農村牌樓作為古建筑的一種形制, 也是歷經數千年的發展演化而來。據國內學者考證,農村牌樓出現于春秋中葉,它比較原始的形態被稱作“衡門”,指兩根柱子上架一根橫梁所構成的比較簡單、比較原始的門。比較早關于“衡門”的記載源自《詩經》。《詩.陳風.衡門》云:“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橫門是比較早的石牌樓樣式,石牌樓就是在石牌坊圖片樣式改進的,我們下面看一下石牌樓圖片樣式的演變歷史。

街巷道橋牌坊
多為標識、裝飾、點綴、美化而立于街衢中、道路口、巷子口、橋頭等交通樞紐處。如:北京門的“成賢街”石牌坊、北京頤和園內諧趣園的“知魚橋”石牌坊等。

農村大門牌坊有標準尺寸嗎
農村牌坊沒有標準的尺寸設計,不過古代的石牌坊有標準比例,可以參考古代書籍《營造法式》中的牌坊尺寸設計,古代和現代路面設計有很大區別,有些農村石牌坊圖片樣式并不適合放大,需要經驗豐富的石牌坊廠家根據新農村路邊設計尺寸。

在商業街路口修建石牌坊大門這又是我國傳統商業街道空間的一個特征,具有強烈的空間秩序。從沿街方向說。一般傳統商業街道在入口大門都有各種鮮明、獨特的標志性設施一般都是設計有個性的石牌坊,進入街道牌坊后,在交叉路口和標高變化及有重要紀念建筑地段都適當擴大空間,設置廣場式靜態小空間可供人們休息、停留、雜耍、社交。在以通行為主的線狀商店街面上都有一定的節奏感,大門石牌坊使街道具有整體統一性,它將商業、游憩、文娛、活動結合于一體,依建筑一通道一廣場等組成不同的空間序列,體現其連續感。
傳統建筑的仿古牌坊和現代景觀街道石牌坊設計的設計方式各有不同,并蘊含著不同的文化價值,也是古人們智慧的結晶。提取傳統村門牌坊建筑中具有審美價值、文化意義的設計思想加以總結、整合,并將這些元素應用到現代社區牌坊、新農村街道牌坊設計中,在新時代中發揚民族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并將傳統農村牌坊建筑文化中的哲學意義延續下去,探索其對當代農村街道牌坊設計的影響,實現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作者:歐陽廣彬
敬業的牌坊牌樓雕刻廠家,我們專注、用心制作,追求........
版權屬于: (http://www.shidiao136.com/paifang001/)(12301688.com)版權所有。
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本文來自:http://www.shidiao136.com/paifang001/archives/2572
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公園石牌樓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