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道教牌坊大門六大雕刻技法
① 道教石牌坊雕刻技法-圓雕
圓雕是指不依附于任何的背景之上,其本身完全獨立的一種雕塑,可以四面欣賞。石牌坊上面的石獅子抱鼓石就是圓雕。

② 道教石牌坊雕刻技法-浮雕
浮雕包括淺浮雕和深浮雕兩種,簡單來說,就是在一個限定的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圖案的一種雕塑。淺浮雕又被稱為鏟花(古稱剔雕),是按照所需要的題材在石材石板上鑿鏟,逐漸加深層次直至形成凸凹面。浮雕的層次比較明顯,工藝上也相對簡單, 是最為常見的一種石牌坊雕刻技法。

石牌坊
③道教石牌坊雕刻技法-透雕
透騅也稱為通雕,是一種介于圓雕和浮雕之間的雕刻手法。透雕的工藝要求要比浮雕更高一些, 首先在石牌坊材料上畫出花紋,然后再逐步的雕刻,將需要透空的地方全部鑿通,把要凹凸的地方鑿出,在有了大體的輪廓以后要打磨平整光滑,然后再進行更精細的加工。在道教牌坊雕刻中,運用透雕的石牌坊都屬于豪華石牌坊,比如武當山的“治世玄岳”石牌坊的制作技法就是透雕。

④道教石牌坊雕刻技法-鑲嵌雕刻
石牌坊浮雕嵌雕的工藝比透雕更為復雜,先要在石材構件上運用透雕做出數層的立體花樣,然后為了增加立體感,再在之前的構件.上鑲嵌原先做好的小構件,再按層次釘嵌,逐層凸出,最后再通過精細打磨而成。案例有海南省海口市定安縣文筆峰的五門石牌坊就是花崗巖主體鑲嵌綠色青石制作的。

景區石牌坊、公園石牌樓圖片
⑤道教石牌坊雕刻技法-暗雕
暗雕,是屬于剔地做法的一種,也叫作陰雕。
⑥道教石牌坊雕刻技法-線雕
線雕,也稱線刻,是出現最早也是最為簡單的一種近乎于平面的石牌坊雕刻做法。線雕也是在我國傳統建筑中較為常見的。石材質地堅硬耐磨,能防水、防潮,經久耐用,外觀挺拔雄偉,因此大多在建筑中需要防止潮濕和受力處的構件中使用。石牌坊的細分種類和木雕較為相似,但因為石材相對較難雕琢,所以工藝較為復雜的透雕使用的比較少。

公園牌坊、廣場石牌坊設計制作圖片
二、道教牌坊大門的雕刻圖案有哪些呢
道教石牌坊雕刻圖案設計好看的話要既有石材的剛毅質感,也要有柔潤精致與平滑,這樣的道觀山門石牌坊才可以呈現出剛柔并濟、質樸清秀的美感。我們下面介紹一下道觀石牌坊常用的吉祥圖案。

①、道觀山門牌坊雕刻圖案-八仙人物及其法器類
道教山門牌坊雕刻中除了常用的太極圖案,八仙浮雕也是必不可少的雕刻圖案,八仙是指道教神仙體系中的八位仙人,但在明代前說法不一,至明代最終定為鐵
拐李、漢鐘離、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其法器各位檀板、扇、拐、笛、花籃、葫蘆、拂塵、劍等八物件,也稱“八寶"。

山門牌坊圖片樣式
我們長城石雕在歷代著名的道觀考察中,出現的以八仙人物故事及其法器為題材的石欄桿、石牌坊不在少數,多用淺浮雕。就以八仙人物故事為題材的來說,人物形象特征明顯、惟妙惟肖,衣炔飄飄,可以看出石雕工匠對線條的把握能力超群,人物或單個或雙人出現,構圖時注意空間布局,除人物外,其周邊還襯衣祥云或海浪波紋,富于動感,使整個畫面生動真切。

石大門
而以八仙法器為題材的石牌樓裝飾在構圖上以法器為主體,我們門樓牌坊技術員在實際調研中還發現把書和筆與法器一起使用的例子,總體上主體物占空間比例較大,其周圍多飾以飄帶,線條流暢,頗具動感。

風景區大門石牌坊、公園大門牌樓圖片
②、道觀山門牌坊雕刻圖案-植物鳥獸類
在道家山門石牌坊牌樓雕刻裝飾中,植物鳥獸類是運用的較多的一類。其中植物多以蓬、梅蘭竹菊、牡丹等為主。這些題材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都具有其象征意義,即蓮象征著謙謙君子,代表了最高水平的理想人格,同時也是道教的仙物,眾多道教的神仙典故都與蓮有關系。我們長城石雕的前幾篇文章已有提及在此就不再贅述;

梅蘭竹菊浮雕雕刻在石牌坊上面有什么寓意呢?梅蘭竹菊在傳統文化被賦予“花中四君子”的稱號,各代表了傲、幽、堅、淡的品質,此四物“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滌人之穢腸而澄瑩其神骨。”這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道教的思想,道教歷來講求精、氣、神,主張修身養性;牡丹則常被稱為“花中之王”,長期以來是吉祥富貴、繁榮興旺的象征,其形態富麗端莊、芳香濃郁,且耐寒,一些品種的命名也借用了道教中的詞匯,如“瑤池春”、“瑤池硯墨”等等。

在我國的道教宮觀石牌坊牌樓建筑裝飾中,蓮多以蓮花、蓮葉和花苞的形式出現,再襯以水波紋,頗為生動;另一種則是為對稱式構圖,其中心為蓮花,左右對稱裝飾了曲線流暢的云紋和植物滕蔓,其圖案的組織勻稱又富有動感,具有較強的裝飾意味,此種類型的蓮花紋飾主要是在位于大部分道觀牌坊大門中。梅蘭竹菊、牡丹等植物花卉或是以單獨的花朵出現或是以花枝的形態出現,單獨出現時其周圍搭配有類似卷草的紋樣或者飄帶等:花枝形態則較為具象,模仿現實中花枝的生長姿態,再稍加提煉藝術化,雕刻在石牌坊上裝飾意味較強。

小結: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一種宗教形式,來源于中華先民的原始崇拜(巫祝)。道家建立了其柔弱和清凈的教義,柔靜是坤道,是秉承天道的自然。道教石牌坊雕刻圖案集中體現在:隱居、長生不死與自然的重要性:道家的長生思想不是貪生逃死,而是為知生而生,知死而死。道教石牌坊建筑是宗教建筑,但同時又帶有明顯的禮制性色彩,符合了儒家提倡的綱常倫理思想。散布于各地的道教山門石牌坊建筑同時還是地方文化活動中心,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民俗精神,在石牌坊建筑裝飾上也有其特性。現在制作的道教石牌坊建筑的裝飾特色除了吸取古代雕刻精華,然后再立足于地方特色,融入了更多的民族審美情趣。
作者:歐陽廣彬
敬業的牌坊牌樓雕刻廠家,我們專注、用心制作,追求極致........
版權屬于: (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12301688.com)版權所有。
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本文來自: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archives/2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