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林清貢院科舉石牌坊及第三坊
2022-10-28
780
核心提示:石牌坊明代桂林貢院原為靖江王府,而靖江王府所在地原為唐大歷年間在桂林修建的 第一座學宮宣尼廟(孔廟)的舊址,因此,清順治14年(1657年),靖江王府故 改為貢院,成為廣西士子聚集地和廣西重要科舉人才選拔地。當地
石牌坊明代桂林貢院原為靖江王府,而靖江王府所在地原為唐大歷年間在桂林修建的 第一座學宮宣尼廟(孔廟)的舊址,因此,清順治14年(1657年),靖江王府故 改為貢院,成為廣西士子聚集地和廣西重要科舉人才選拔地。當地貢院 就全國會試和皇帝殿試而言,選拔的人才數量多,排名高,無疑是其最大的榮耀 驕傲也是最值得炫耀的結果。清朝嘉慶至光緒年間建于桂林清代貢院 及第坊和狀元及第坊、榜眼及第坊,即其對自己和廣西科舉成績的標榜。

桂林貢院即靖江王城正陽(端禮)門上的三元及第坊,系清嘉慶年間, 阮元是連中三元的陳繼昌,當時是兩廣總督。所謂連中三元,是指省級鄉試、全國會試、皇帝親自主持的士子 殿試均排名第一,分別獲得解決 會元、狀元的稱號。據史籍記 載,自唐開科舉取士 連中00多年來,連中 清代中連只有13人三元 三元只有兩個人。廣西臨桂人陳繼昌, 他獲得了連中三元的榮譽 阮元兩廣總督的阮元非常高興 舊王府(貢院)的端禮門嵌入 “三元 以資褒獎、鼓勵第一個坊額。把用巨石 雕刻的牌坊位于貢院(原王城)正門上,無疑是封建社會科舉成功者的最高榮譽。
桂林貢院靖江王城東華門上有狀元及第坊。原坊道光21年(1841年) 光緒26年(1900年),新科狀元龍啟瑞建造。廣西桂林張建在牌坊被毀前 在光緒十五年(1889年)、光緒十八年(1892年)中,勛、劉福姚分別登上殿試一甲榜首(狀元), 在四年的兩個科目中,桂林繼唐朝趙觀文、清嘉慶陳繼昌、道光龍啟瑞之后,又出現了兩個科目 狀元震驚了全國,一縣八進士,三科兩狀元傳為佳話。陳繼昌將重建狀元及第坊, 方上刻有龍啟瑞、張建勛、劉福姚四個名字。
桂林貢院靖江王城西華門上有榜眼及第坊,同治桂林永福人于建章四年 一甲第二名(榜眼)建造。榜眼于建章相當特別。同治皇帝在位13年,共舉行 六屆殿試后,其中五屆一甲錄制的三名(狀元、榜眼、探花)都是漢人,只有于建章參與 四年乙丑科特別,狀元為蒙古正藍旗人崇綺,榜眼為于建章,探花為正紅旗人楊霽。第一 名字和第三名都是旗人,所以也可以說于建章是這個榜單中漢人進士的第一名。正因為如此 特殊性,于建章這個榜眼比以前的榜眼更受重用。按照慣例,士子考中榜眼,探花后授予翰林院 還需要在翰林院學習編修。而于建章在授編修后的第二年,即同治六年(1867年)春,便 被任命為貴州鄉鎮臨時考官。鄉試結束后,即必須授學政實職,先被任命為山西學政, 山東學政沒有任何旋調。清代學政要按規定進士出身,帶銜任職,無論帶銜高低,學政一 職權同督撫是一項重要職務。于建章入仕就得到了這個職位,這預示著他的官運亨通,可以很大 有所作為,但遺憾的是,在同治13年1874年回家守母喪葬期間,即心臟病復發,死亡不治,未能 施展才華,留下歷史遺憾,人多惜之。
如今,這些銘刻著三元及第、狀元及第、榜眼及第等醒目的朱紅大字石牌坊, 廣西桂林清貢院(靖江王府)依然保存完好,成為科舉制度的一大人文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