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坊雕刻用的鑿又名鏨子,根據形態不同可分為尖鏨、齒鏨、瓜子鏨和分平口鏨等,根據需求不同還有各種小鏨。鑿一般呈鐵質桿形,下部為楔形或者椎形,末端帶刃口,雕鑿石牌坊時用錘敲打鑿的上部,使鑿的刃部受力。除以上三種工具之外還有鋼楔子、拐尺、直尺、墨斗、畫簽、線墜、棕刷、魔石、旋鉆、銼刀、砂紙等。

精致牌坊以精致的雕刻、色彩豐富的裝飾和細節考究的設計為特點,以精致的雕刻和裝飾把古典文化和現代設計語言結合,使它在現代社會中更具有吸引力。
農村俗與民間藝術之間的深厚的關系,農村牌樓選擇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對象來作為雕刻、裝飾的主體,同時又不失圖案本身所想表達的意義和精神。

如安裝在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三饒鎮南聯村這座三門五樓農村石牌坊,整體就是采用魯班尺上的吉祥尺寸來制作的,如中間大門凈寬5.36米該尺寸為義(天財),屬【吉】,大吉,寓意吉祥吉利,中門凈高4.76米該尺寸為財(貴人),屬【吉】。。寓意合和美滿,為天地四方。小門凈寬1.68米該尺寸為本,屬【吉】,登科,寓意易被錄取。從這里就可以看出這座牌坊大門尺寸吉數都是非常吉祥的,樣式如下;

多樣與統一的特性是每一個客觀存在的事物都具有的,事物本身就有大小、長短、粗細、高低、曲直、強弱等等的區別和差異。
統治階級的鼓勵政策以及程朱理學的盛行,促使了紀念性牌坊的興起與發展。這個時期開始由皇帝下圣旨建坊。根據《古今圖書集成.考工典》記載:“明洪武二十一年,廷試進士賜任亨泰等及第出身,有差上命,有司建狀元坊以旌之。圣旨建坊自此始”。
古代村門門樓牌坊的建筑材料
從牌坊的建造材料上看,明初農村地區的門樓牌坊開始使用石質材料。元代以前,各類坊門、欞星門,主要用木材建造,這和傳統建筑用材是一致的。
農石牌坊牌樓牌坊的吉祥作用發展
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門石牌坊的功能在不斷的增加,原始社會里大門不僅僅是擋風避雨、抵御野獸的工具;奴隸社會賦予了它神的功能,驅鬼避邪;封建社會附加給它更多的東西,便有了表現地位、身份、權勢和寄托企盼、祝愿的精神功能。村門牌坊門樓是聯結與隔絕的閘口;村口大門樓是納福與收財的吉道;這時候農村大門牌坊是主人身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