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波蘭購買了蘇聯(lián)米格-17戰(zhàn)斗機的制造許可證,命名為Lim-5,意為“許可證戰(zhàn)斗機”( )。波蘭空軍用其取代Lim-2(米格-15bis)。1956年11月28日,WSK-生產了第一架Lim-5,當年交付部隊,到1960年共生產了477架,含安裝了AFA-39攝像機的偵察型Lim-5R。該機成為了當時波蘭的主力戰(zhàn)斗機。1959年起,波蘭開始許可生產Lim-5P(米格-17PF)全天候截擊機,裝備了-5(RP-5)對空搜索與跟蹤雷達,到1960年共生產了129架。
Lim-5
Lim-5R
Lim-5P
RP-5雷達,對轟炸機大小的目標搜索距離12km,對戰(zhàn)斗機大小的目標搜索距離9km。它有2個天線(進氣口上方和中央),一個用于搜索一個用于跟蹤,是第一臺擁有邊搜索邊跟蹤技術(TWS)的機載雷達。它最多搜索10個目標,只能跟蹤一個;在2-4km可以自動鎖定敵機,提供信息到AR-18-8瞄具。Lim-5P需要飛行到2000m以上的高度雷達才不容易被地面干擾,最好是在3600m以上。
顯示屏日/夜效果
20世紀50年代末,波蘭開始研制基于Lim-5的輕型攻擊機,取代伊爾-10。Lim-5只能攜帶兩枚250公斤的炸彈,還擠占了副油箱的位置。1960年,波蘭制造了稱為“CM”的攻擊機原型機,對Lim-5進行了幾處局部修改,安裝減速傘和助飛火箭;機身附近的機翼加厚,內有油箱;將炸彈換成S-5 8管57毫米火箭巢,稱為Lim-5M。到1961年,生產了60架Lim-5M,當年11月交付空軍。這款飛機不太成功,機翼加厚降低了飛行性能,操縱性變差,阻力增大,航程沒有想象中高。
Lim-5M,安裝火星-2 16管57毫米S-5火箭巢
S-5 8管57毫米火箭巢,武器特寫不綁定本機
波蘭總結了Lim-5M的經驗,經過大量測試,曾嘗試設計了新的吹氣襟翼,但噴氣式發(fā)動機出現(xiàn)問題,沒有服役。之后在Lim-5的基礎上進行小幅修改。在1961年生產了40架改進型攻擊機,稱為Lim-6。之后Lim-6在機身附近的兩側翼下分別安裝了一個掛架,垂尾下方安裝了一個減速傘繭包,稱為Lim-6bis,1963年起生產并交付,1964年9月14日正式服役,這是波蘭的最后一種攻擊機。到1964年共生產了70架Lim-6bis,并將許多Lim-5M和Lim-6升級到Lim-6bis標準。其衍生的偵察型是Lim-6R (或Lim-6bisR)雷達偵察接收機設計,攝像機與Lim-5R相同。
Lim-6
Lim-6bis
Lim-6R
1971年,Lim-5P也升級為Lim-6bis標準,拆除了雷達,但保留雷達罩,額外安裝了翼下掛架,但沒有減速傘,稱為Lim-6M。Lim-6M改為偵察型的被稱作Lim-6MR。Lim-6bis/6R/6M/6MR在80年代活躍,1985年起被蘇-22替代,分配給訓練部隊,用到1992年退役。
Lim-6M
Lim-6MR
該機除了在波蘭服役,還出口多國,包括安哥拉、保加利亞(29架Lim-5,2架Lim-5P)、埃及、東德(120架Lim-5, 40架Lim-5P)、印度尼西亞、馬里、尼日利亞、敘利亞,德國統(tǒng)一后將該機出口幾內亞比紹;以色列俘獲過該機,測試后借給美國測試,80年代末返還以色列。
性能:
乘員:1人
長度:11.36米
翼展:9.63米
翼面積:22.6平方米
高度:3.8米
空重:4,271kg
毛重:5,651kg
最大起飛重量:6,652kg
動力:一臺Lis-5離心式渦噴發(fā)動機,最大推力33.1kN
最大平飛速度:1,150km/h
航程:1,080km
升限:16,470m
起飛速度:265km/h(掛載2個火星-2 16管 57毫米S-5火箭巢和2個PTB-400副油箱)
著陸速度:215-250km/h
最大爬升速度:41m/s(開加力)
起飛距離:780m(混凝土跑道,開加力)
著陸距離:770-970m(混凝土跑道雷達偵察接收機設計,開減速傘)
武器:
1門37mm N-37D航炮(備彈40發(fā));
2門23mm NR-23航炮(備彈160發(fā));
4個掛架,可掛載共780kg的炸彈、ZB-360凝固汽油彈、57毫米火箭巢或400升的PTB-400副油箱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