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建勇
IDC發布2019年全球可穿戴設備最新報告,全年出貨量達3.37億臺,同比增長89%。 按出貨量排名依次為蘋果、小米、三星、華為和華為,占全球市場份額的66.3%。 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經過惡戰,越來越集中在前五名廠商手中,留給其他玩家的機會不多,也很難從巨頭手中奪得市場。
蘋果的可穿戴產品深受消費者歡迎,全球對Apple Watch的需求旺盛,帶動可穿戴設備成倍增長。 2019年出貨量達到1.065億臺,同比增長121.7%,占全球市場份額的31.7%,領跑行業,成為可穿戴設備的最大贏家。
此外,結合蘋果發布的財報,可穿戴設備是蘋果增長最為亮眼的業務板塊。 2019財年,智能家居構成的可穿戴設備等業務收入達到245億美元(17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今年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 2020財年第一財季數據顯示,該業務板塊同比增長37%至101億美元。 這是在可穿戴設備是蘋果最暢銷的智能硬件業務板塊之后。
值得一提的是,單季度營收首次突破百億,成為蘋果新的搖錢樹。 尤其是Apple Watch占據了全球近一半的智能手表市場份額。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小米手環與iphone健康,去年蘋果共售出 3070 萬只 Apple Watch 智能手表。 如果按照這個數據計算,Apple Watch每年可以為蘋果帶來數百億美元的收入,成為全球最暢銷的智能手表。
作為全球定價玩家,蘋果占據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而小米是中國最大的贏家,市場份額僅次于蘋果,位居全球第二。 2019年,小米全年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4170萬臺,同比增長78.8%。
小米的主要穿戴設備是耳機和小米手環,也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智能手表。 尤其是手環產品融入AI元素,支持自動心率監測和健康保健應用中的預警和睡眠質量監測,讓消費者更好地了解自身狀況。 在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支持小愛同學語音助手,連接IoT,可實現智能家居的語音控制。 隨著小米智能生活生態的規模化,也將帶動手環使用場景的延伸,帶動整體銷量。 使其在國內市場力壓華為。
需要指出的是,華為在過去的一年里增長迅猛,從2018年的1120萬臺增長到2019年的2790萬臺,一舉超越,位居全球第四。 此外,華為的增長速度尤為迅猛,市場份額從2018年的6.3%上升到8.3%,而小米的全球市場份額從2018年的13.1%下降到12.4%,小幅下降了0.6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全球前五廠商中,只有小米及其市場份額在下降,而蘋果、三星和華為的市場份額在穩步上升。
全球可穿戴設備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 消費者對智能手表、耳戴式設備、手環等可穿戴設備需求旺盛。 特別是智能手表可以脫離手機獨立使用小米手環與iphone健康,各種可穿戴設備可以添加到健康等管理應用中。 行業快速增長。 綜合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可穿戴設備支出為324億美元,2019年將達到410億美元,同比增長27%。 預計到2020年,全球可穿戴設備支出將達到5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00億元),年增長率為27%。
最后,隨著5G網絡部署規模越來越大,在5G技術的推動下,可穿戴設備、虛擬現實、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必將更加繁榮。 以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等為核心的可穿戴設備 經過多年培育,這將是智能手機之外最大的市場,蘋果、小米、三星三大廠商在競爭激烈的可穿戴設備領域依然保持競爭優勢設備市場。
與此同時,華為來勢洶洶,繼谷歌21億美元收購可穿戴設備廠商后,再次進軍可穿戴設備行業。 它有實力挑戰蘋果的發展,有望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 對于世界各地的其他玩家來說壓力很大。
作者為楊建勇,物聯網高級顧問,福布斯撰稿人,網易簽約作者。 連續三年(2017-2019)被網易評為年度最佳簽約作者。 堅持讓人們重新審視物聯網,并用它從根本上改變社會做事,深度解讀5G、IoT、AI等前沿技術,其觀點和研究策略被眾多權威人士引用媒體和知名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