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的觀看 認準拾陸 朋友圈【mge916】
金表一直以來的一個硬傷就是“上手(*)”,而這個配重版本的星期日歷型就是專門針對這人群的細分市場去開發的,這個配重從宣傳到大貨足足幾個星期,開始我就猜測這個表表應該是從機芯底蓋的重量去把整表質量搞上來的,畢竟鋼的密度是額定的,無論最垃圾的304還是真正達標的904其實密度也相差無幾,這里給一個參考基數大家,一個鋼款的日志大概120克左右,一個18K全金的表基本都是150克+的,一些表帶更加寬大的款式甚至達到200克左右,黃金和鋼的金屬密度大家搜一下資料了解。一般二十多克的差異上手還是比較容易感知得到的。當然,這里多出來的幾十克肯定不是通過改變金屬密度去提升,更加不可能給你什么黃金之類加持去提升的,市面99%的假表號稱什么18K金都是*子。

重量提升最大的功勞就是底蓋背面加的這個配重片,上面有一個涂層,我看不出什么材質,切開去看看就不必了。個人推斷是紅銅(紫銅)材質比較大可能性,這種材質才是密度高、價格不算很貴的金屬。年輕一些的朋友對這種紅銅和普通黃銅沒什么概念的話,可以翻翻自己奶奶、太太的老古董,光緒年間、咸豐年間基本硬幣就是用這種材質,拿個沙紙打磨一下可以看到里面是紅色的銅材,并且這種硬幣特別重手,現在的硬幣都是混合的金屬,對比古時候的硬幣重量輕很多。

做工方面確實沒什么需要特別說的了。自從N廠倒閉后,幕后的代工配件廠應該同時幫不同的廠家代工外殼之類,什么GM、GS、TW等外殼總體做工都差不多,甚至都是來自于同一個殼廠做的,大家看到現在多了這么多亂七八糟廠都是因為做一個表實在太容易了,只要有訂單每個配件發外加工就完事了。總結一下這個配重版本,雖然沒有什么黑科技的地方,拆解前都知道大概會從哪些地方下手,但是價格僅比普通版貴了一丁點而已,從做戲做全的角度來說,一步到位的代價很低,為什么不選呢?
感謝您的觀看 認準拾陸 朋友圈【mge916】
金表一直以來的一個硬傷就是“上手(*)”,而這個配重版本的星期日歷型就是專門針對這人群的細分市場去開發的,這個配重從宣傳到大貨足足幾個星期,開始我就猜測這個表表應該是從機芯底蓋的重量去把整表質量搞上來的,畢竟鋼的密度是額定的,無論最垃圾的304還是真正達標的904其實密度也相差無幾,這里給一個參考基數大家,一個鋼款的日志大概120克左右,一個18K全金的表基本都是150克+的,一些表帶更加寬大的款式甚至達到200克左右,黃金和鋼的金屬密度大家搜一下資料了解。一般二十多克的差異上手還是比較容易感知得到的。當然,這里多出來的幾十克肯定不是通過改變金屬密度去提升,更加不可能給你什么黃金之類加持去提升的,市面99%的假表號稱什么18K金都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