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8月1日電:每年丟棄的2600萬噸舊衣服“垃圾”怎么辦? ——舊衣服回收調查
新華社記者 張欣欣
壓榨盒底部太占空間,直接扔掉太浪費了。 如何處理舊衣服幾乎是每個家庭都會面臨的問題。 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2600萬噸舊衣服被扔進垃圾桶。
回收舊衣服是民生和環境保護的需要,蘊含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中國循環經濟商會的調查顯示,舊衣服的回收率仍不足1%。 舊衣服回收難在哪里,如何解決? 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小標題)舊衣服回收為何難
與我國每年超過5000萬噸的紡織纖維加工能力和超過1000萬元的服裝市場相比,舊衣服被提及的并不多。 然而,藏在衣柜角落里的那件衣服卻反映出了更尷尬的現狀——
中國循環經濟商會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約有2600萬噸舊衣服被推入垃圾桶。 如果這些舊衣服通過焚燒的方式處理,會造成浪費和污染; 如果它們被填埋,將會對沉積物產生影響。
回收舊衣服勢在必行。 雖然很多新村都設有回收箱,不少家庭也開始相應嘗試,但回收率還不到1%。 其中,能夠產生再生纖維進行二次利用的紡織品很少,不可能從根本上實現循環利用。
舊衣服回收為何這么難?
首先是成本。 中國工程院教授蔣世成表示,舊衣服回收一般有四種方式:機械式、物理式、化學式和熱力式。 最理想的是通過物理方法將其恢復到分子水平,然后再生纖維。 但這些方法的生產成本較高,大規模生產仍受到限制。
二是理念。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人傾向于捐贈舊衣服,甚至回收也大多用于公益,很難接受商業用途。 接受再生纖維產品的人比接受回收的人少。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新賢表示,在歐美一些國家,再生纖維產品的使用較為普遍,包括ZARA、GAP等品牌都有相應的產品系列。 雖然價格稍高,但也擁有不少粉絲。 在我國,人們對再生纖維產品還缺乏了解,很多人覺得用其制成的紡織品不干凈、不安全。
“受理念影響,這類國際品牌很少在國外門店推出再生纖維系列?!?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最重要的是商業模式。 “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商業力量的投入。與捐贈相比,舊衣回收依賴于更完善的體系?!?一位舊衣回收從業者表示,目前產業鏈長,環節成本高,企業無法盈利。 市場很難打開。
“特別是前端業務環節不到位,導致有進口無出口,產業循環無法持續?!?孫汝周說,“再生紙花了六年的時間才被接受和普及。相比之下,舊衣服的回收之路還很漫長?!?/p>
(副標題)千億市場待開發
一方面是尷尬的現狀北京有回收舊衣服的嗎,另一方面是低碳環保的大趨勢和巨大的潛在市場。 推廣舊衣服回收雖然困難,但創新活躍,充滿吸引力。
相應的嘗試也正在開始。 一鍵挑選,上門取衣服,在阿里巴巴的閑置交易平臺淘寶上,衣服經歷了分揀、運輸、撕碎、開棉等多個環節,開啟了新的征程。
據淘寶數據顯示,自今年3月推出相應業務以來,已回收約2400萬件舊衣服。 剛剛過去的畢業季,近400所高校的約38萬件衣物通過淘寶被回收,變成了汽車隔音棉、溫室保溫棉和再生布等。
曹操同行與舊衣環保公益平臺共同發起“舊衣回收計劃”。 通過共享出行等方式構建回收運輸網絡,動態跟蹤回收過程。
“規模化的用戶基礎決定了平臺可以做大規模的公益和商業探索?!?中國循環經濟商會會長朱興祥認為,信息技術可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解決全程追溯等管理問題,探索共享共創。 模式,讓更多人參與進來。 “互聯網+”為促進社會閑置資源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從制造衣服到回收衣服,一些紡織服裝企業也利用產業鏈優勢,推動舊衣服的回收利用。
“廢舊胸罩由17個部件組成,鉤環、鋼圈是可回收垃圾,抹胸、肩帶等是干垃圾……”內衣品牌愛慕在官網商城發起回收環?;顒?,進行宣傳廢舊衣物廢物分類,聯合貨運、分解等多家廠家,通過回收收集等方式,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文胸回收行動。
降解處理、面料開發、印染紡織品、物流倉儲……圍繞產業鏈,一系列技術和模式創新也正在進行。
“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再利用,不僅是一個環保項目,更是一個新經濟、新動能,將催生一個價值數千萬元的產業。” 蔣世誠說道。
(副標題)強化管理消除“盲點”
回收舊衣服是一件民生好事,也是一個前沿產業。 要繼續健康推進,還需要制定新政策、鼓勵創新、規范管理。
首先,要明確誰接受、如何接受相應的主體和標準。 記者檢查發現,目前,舊衣服回收剛剛起步。 除了一些大品牌和平臺參與外,大部分都是初創企業和中小企業。 產業鏈的分工、協作、協調仍需規范和明確。
例如,許多社區設立了回收箱,但如何管理和追蹤仍不清楚。
“回收箱能否放置、可以放置在哪里、放置后由誰來保管、出現問題時找誰等,都需要進一步明確?!?北京市朝陽區市民徐艷希望盡快明確監管部門和管理標準,設定資格和門檻,實現真正的回收,防止一些不法商販低價出售為了利潤。
其次,要管理和支持產業發展,更好地鼓勵創新。
目前北京有回收舊衣服的嗎,舊衣服回收的主要方式是將其轉化為再生纖維進行二次利用。 不過,再生資源相關行業利潤分成新政尚未包括廢舊紡織品領域。 一些企業雖然在研發方面取得了突破,但由于成本高、成品市場接受度低,缺乏生產積極性。
專家建議盡快制定相關標準,確保舊衣服有序回收; 財稅方面出臺新政策,鼓勵企業和平臺創新;
據悉,不少人建議對回收舊衣的流向建立一個“明細賬”,做到有據可查,解除群眾后顧之憂,弘揚低碳生活和科學環保理念在整個社會。 (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