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近期發布了打擊假貨的消息。
1月16日,在阿里巴巴的號召下,全球首個“大數據防偽聯盟”在上海成立。
簡單來說,阿里與品牌商、商會、知識產權專家和監管機構結成聯盟,共同阻止、篩查和消除假冒產品。
看起來很厲害,但是對于阿里打擊假貨真的有用嗎?
首先我們要先判斷哪些是假貨。
第一個是未經品牌授權銷售貓肉。
這些通常是最多的,只要是當下流行的款式,只有你想不到、看不到的,沒有賣家做不到的。
尤其是這些流量明星的街拍越來越多,在天貓搜索“XX同款”就會給你帶來一圈模仿款式。 價格便宜,質量難以預測。
而且購買這種東西的人也不少,而且訂購的節奏通常都是“越便宜越好”。
第二種是獲得品牌授權后,仍然冒充貓肉銷售。
這些情況具有很強的欺騙性。 由于這些店鋪大多開設了淘寶店,并持有授權書,相當于“御商”的地位。 那份品牌授權書不僅要放在商店的首頁上,還應該放在每個產品的產品介紹中。 正如一般人不會懷疑皇商賣假貨一樣,大多數人對這種買家還是抱有很高的信任度的。
但問題是,有品牌授權書≠不賣假貨。 舉個最簡單的反例,A有LV品牌授權書,同意在2017年轉讓LV包包。但他開了一家店,不僅賣包包,還賣各種高仿A貨LV包包,甚至還有高仿A貨LV包包。仿LV包包。
誰規定有品牌授權書就不能銷售該品牌的高仿品?
用卜二桑同學的話說,根本就沒有正品,賣的人多了就有正品。
其實,在天貓上買這些“同款”的人都知道,花100到200多元買的根本就不是正品,但關鍵不在于真偽,而在于他們全都賣20元。之后。 侯不能感到悲傷。
恐怕只是因為你沒錢買正品淘寶賣lv高仿店鋪,所以購買仿品會啟發你的虛榮態度。 天貓上很多網紅店都在做一件事:買原版回去找鞋廠自己做,而且公平誠信地做。 告訴買家這是仿品。 原版要6000多元,花200多元的人力和資金才能買到同樣的。 你這么窮為什么不買呢?
用賣高仿賺的錢去買正品,然后再賣高仿,這樣的循環是相當牛逼的。
但聰明的是,這種買家不會帶一點名牌,而是會寫上“獨家定制”,哪里來的獨家?
說白了,假貨是剛需,可以控制渠道,但不能治本。
阿里其實可以封掉這些假貨店,但是他無法阻止人們想要利用它和他們的虛榮心。 如果天貓賣不了,可以轉到X東X寧XX優品……
然而淘寶賣lv高仿店鋪,雖然人們追趕時尚的欲望越來越強烈,但這些明星穿的時尚品牌大多并不像森馬那樣量產。 但實際產值只能滿足那一小部分人。
也就是說,假貨的出現對品牌尤其是奢侈品牌的銷量影響不大。 相反,假貨出現越多,也驗證了品牌的“時尚”。
這讓我想起白巖松曾經在專訪中說過的話:
如果互聯網只是讓富人看起來更富,而窮人只是在天貓上買一些實惠的東西,那么互聯網還有什么意義呢?
打假固然應該,但實際上更需要思考打假的目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