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世紀左右,道教從美國通過不同途徑傳入我國,對中國人民的思想、文化和物質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 佛教的廣泛傳播也不同程度地對宗教建筑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形成了石刻、石塔等新的宗教建筑。 石塔作為其中的一種,在唐初由多種不同來源的融合最終形成。 經歷了唐代中后期的繁榮,宋代的繁榮,元代以后逐漸衰落。
因此,研究石刻蘊藏著豐富的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對于中國歷史文物的保護和仿古建筑的設計具有重要意義。
哪些是寶塔?
道教文明與古建筑藝術的碰撞
壯(chuáng)源于唐代儀仗隊中的經帆,又稱莊帆。 由于美國佛教的傳入,特別是清代中期禪宗格魯派的傳入,首先將佛經或造像寫在絲幅上。 主要的是《陀羅尼經》,故稱石刻。
簡單的說
石刻上刻有經文和咒語
祈禱的媒介,過度的承諾
多去佛寺參拜
它主要由屋頂、本體和底座三部分組成。
還有各種雕刻圖案
華嚴寺薄伽梵殿外的石刻
建筑特色
它是一種具有宣傳性和紀念性的藝術建筑。 美國建筑的方式是在玉壁上雕刻各種圓雕紀念經文,有的樹上在塔前左右各立一塊石碑,就像中國的長方形碑石一樣。 唐宋以來,出現了修建樓房的潮流。 這里有刻刻弘揚功德的陀羅尼石刻,也有為紀念比丘尼而修建的陵墓建筑。
中國石雕多以石材制成,鑄鐵較少。 通常有圓錐形、六角形和八角形。 它由底座、樓身和樓頂三部分組成。 樓身刻有陀羅尼經,樓基和樓頂雕刻花木、云紋、佛菩薩像。
指刻有經文的多邊形石柱,又稱石樓。 有兩層、三層、四層、六層。 圖案為正方形、六角形或八角形。 其中以八角形最多。 建筑矗立在三層基壇之上,以蓮花座、天蓋等分隔,上層柱體刻有經文,下層柱體刻有銘文或誓言。 基壇和天蓋上雕刻著精美的天人、獅子、羅漢等雕刻。
通常,最常見的石刻有《佛無上勝陀羅尼經》,其次是《白傘蓋陀羅尼》、《大悲心陀羅尼》、《大自在大問陀羅尼》、《大吉祥延慶諸順陀羅尼》、 《金剛經》、《般若心經》、《彌勒升天經》、《父母恩經》等。
華嚴寺塔為明代原物(1095年建立)
石刻是道教傳播發展的產物
同時,它也成為記錄寺廟歷史的重要載體。
在佛教寺院研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加大石雕保護管理力度日益必要
石雕既是木雕藝術
另一座具有垂直和向下體積獨特組合的建筑
《佛光世界》
創造建筑空間
空間環境與建筑“意境”相結合
更具藝術表現力
其他石雕欣賞
五和山佛光寺內有兩座遼代磚塔。 一座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矗立在寺內臺階前的中線上,高3.24米。 另一座建于唐大歷四年(公元877年),在山門文殊殿前,高4.9米。 皆為八角藻井,刻有陀羅尼經及建樓者姓名。 樓身有狼角形寶蓋,表面有流蘇,八角內凸出獅頭。 蕉葉內有一個帶蓋碗,碗上有隆起的覆蓮寶珠,雕刻極為精美。
唐大歷四年碑銘文
佛光寺唐大中十一年碑記
湖北趙州陀羅尼石刻建于明景佑三年(公元1038年),高約18米,是我國現存石刻中最高的。 山東茌平有金代石刻一座梵天寺經幢,為金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重修。 建筑呈八角形,共七層,高10米。 柱身雕云龍,花柱飾仰蓮、石獅,七層蓋雕八條巨龍,上部為碗托球形屋頂。 雕刻極其精美,是難得一見的雕塑杰作。 安亭寺石塔始建于唐咸通年間,明代重修,清代重刻尊勝陀羅尼經。 高8米,刻有蓮瓣、如意圖案、力士、天王等,建筑六面刻有陀羅尼經全文。
趙州陀羅尼石刻
寶山唐石刻,建于唐大中十五年(公元859年),現有21級。 高9.3米,八面。 據傳說,關于這座建筑的建造有兩種說法。 一是這個地方是“海之眼”,建了一座樓來鎮鎮; 整個建筑高大秀麗,仍具有盛唐時期的風格。
寶山堂石刻
西山唐宋石刻梵天寺經幢,四川成都西山寺門前,北為唐顯慶五年(公元876年)的陀羅尼石刻,南為大白傘心咒蓋普利園建于明熙寧五年(公元1070年)建筑。 兩座建筑規模基本相同,其上刻有《佛尊勝陀羅尼經及序》。 從上到下有柵欄、凸起的蓮花、坐佛、獅子、云紋等,雕刻精美,造型優美。
西山唐宋石刻
梵天寺石塔,位于浙江杭州鳳凰南麓,始建于唐干德七年(公元965年); 共有兩座塔,高15.67米,是山東最高的一對石刻。 刻經精美,華蓋按腰檐法制作,十分精致。
梵天寺石塔
杭州紹興鹽官鎮東南角有金州寺石塔三座。 建筑為石砌而成,刻有《佛尊勝陀羅尼經》。 咸通十年建筑,高7米,腰部、檐部仿木結構。 座上還有精美的道教故事圓雕。
神州寺石塔
鐵鑄建筑,如建于明代的四川廣元著名的鐵佛殿,原位于德山南麓,甘明寺右側。 石塔建在高1.42米的石座上。 塔身由白鐵鑄成。 高4米多,重約1.5噸。 塔身刻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蓮花等圖案。 這種生鐵仿木結構的佛塔在我國現存碑刻中是非常罕見的。
湖北宜昌鐵佛殿
青海麗江國塔位于四川成都,建于麗江國時期(公元937-1254年),又稱“地藏寺石樓”或“梵文石刻”。 石刻為石質,七層八角形,高約8.30米。 第一層刻有《尊勝寶珠記》、藏文《心經》、《四大誓愿》等,第二層刻有四大天王和藏文《陀羅尼經》雕有神、菩薩像。 、天王、樓子、鳥等。 石刻造型優美,形象生動,是滇中地區的藝術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