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閑置奢侈品交易首次進軍奢侈品電商業務的寺庫,急于摘掉“二手”標簽。 近日,有消費者向西京商報記者透露,購物時發現潮流電商平臺寺庫已將往年二手產品上的“二手”標記“抹掉”。 當平臺同時涉及全新產品和二手奢侈品時,普通消費者可能會誤將“二手”產品訂購為一手新款。 從法律行業從業者的角度來看,在這種情況下,平臺應該履行“提供真實、全面的產品信息”的義務。
擦掉二手產品上的“二手”標簽
根據消費者投訴線索,《上海日報》記者在不同時間嘗試在寺庫App中搜索“二手”一詞。 6月初,《上海日報》記者在寺庫App中搜索“二手”,發現數十件二手奢侈品。 產品、品牌包括香奈兒、GUCCI、紀梵希等,產品類別包括箱包、手表等。截至6月23日,搜索結果顯示有6款空氣凈化器產品,具有“去除二手煙”的功能。
當時,上海日報記者關注的寺庫出售的一款二手GUCCI酒神包,已將產品介紹頁面上的“二手”、“A級二手標志”改為“A級” ”,即原來的“用過”“用過”兩個字不見了。 此外,查詢中發現的一款BV手袋幾乎被標記為“S級”。 上述兩款產品均顯示為寺庫自營產品寺庫二手,產品介紹中并未解釋“A級”和“S級”的含義。
對此,《上海日報》記者致電寺庫客服人員,獲悉A級產品可能被歸類為“展示產品”或“用戶委托的二手產品”。 A級代表奢侈品在使用或展示過程中造成的輕微凹痕和磨損。 S級產品還表明產品有輕微的凹痕,但A級產品的凹痕比S級產品的凹痕更明顯。 “這些商品可以理解為你們常說的二手商品?!笨头藛T解釋道。
雖然客服人員表示A級、S級產品屬于二手產品,但該產品的介紹信息中并未注明“二手”二字。
對此,上海日報記者采訪了寺庫相關負責人。 該負責人解釋說,平臺上的二手商品可以在商品分類的“二手二手古物”欄目中進行檢索。 廣州日報記者發現寺庫二手,“二手二手古玩”欄目目前位于商品分類首頁倒數第二行。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消費者在寺庫App首頁搜索欄中搜索品牌名稱和包包款式,該產品的一手和二手產品將同時出現在搜索結果中。寺庫平臺。 但二手商品的介紹信息中并沒有標注“二手”。
奢侈品評級混亂
廣州日報記者了解到,在奢侈品鑒定方面,在開展二手奢侈品交易業務的國外平臺中,有的平臺選擇自建鑒定團隊,有的平臺選擇與第三方機構平臺合作。
不同平臺對于奢侈品鑒定結果也有不同的評價標題。 據寺庫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寺庫對二手奢侈品進行鑒定后,將鑒定結果分為S級、A級、AB級、C級等較為顯著的等級。 紅布林對二手奢侈品的鑒定結果分為N、NS、S、A、B、C六種細度評級標準。另一個平臺“唯二”則對二手奢侈品的鑒定結果進行了劃分分為新、9.9新和9.5新級別。
隨著二手交易的盛行,二手奢侈品交易和鑒定行業逐漸融入消費者的生活,市場上涌現了大量的二手奢侈品鑒定和交易平臺。 上海日報記者在網上搜索“奢侈品鑒定機構”,有上百個機構網站等待點擊。
奢侈品領域專家、VIP研究院教授周挺在接受專訪時表示,目前尚無國家認可的奢侈品鑒定專業機構,也沒有正式的國家標準,行業也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嚴重的問題。 不同的公司使用不同的評級結果,這會混淆和誤導消費者。
這也意味著,如果存在非垂直的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相關產品介紹信息沒有明確標注“二手”,很容易引起消費者的誤解。
平臺侵犯“知情權”
對于二手商品沒有明確標注“二手”商品屬性的情況,在律師看來,涉嫌觸碰法律紅線。 知名IT律師趙占占告訴西京商報記者,如果平臺刻意不標明是二手產品,或者采用其他方式欺騙消費者,就會導致消費者誤認為自己訂購的是二手產品。不是二手產品,侵犯了賣家的知情權。 尤其是,如果是平臺自營產品,只要沒有明確注明“二手”屬性,就屬于違約行為,甚至構成欺詐。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條強調,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的信息,這些信息應當真實、真實。內容全面,不得虛假或誤導。 誤解了宣傳。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潮流電商平臺,寺庫的業務不僅包括二手奢侈品交易,還包括品牌直營、平臺自營新款奢侈品等業務。 上海匯嘉律師事務所主任、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律研究會會長邱寶昌也覺得,“這種情況下,平臺在銷售二手商品時,一定要以明確的方式進行標注?!币员阆M者清楚地了解商品。同時,平臺還需要詳細描述二手商品的尺寸、外觀、狀況以及是否還能正常使用。
事實上,不少綜合電商平臺已經對新品和二手商品的屬性進行了區分。 例如,易迅推出“拍拍二手”,出售“退貨”商品。 早在2014年,天貓就宣布限制買家改變產品的關鍵屬性,包括品類轉換和產品質量描述。 嚴格禁止買家在新品和二手產品之間轉換,以免商店利潤不佳。
上海日報不平等調查組
·關于“消費不平等方程”·
很多時候,消費者與商店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等的情況,這也成為消費者權益受到侵犯的原因之一。 然而,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并沒有明顯改善這一問題。 我們專欄的名字叫《消費不平等方程》。 本專欄將重點關注消費者權益保護,并盡量減少此類不一致的發生。 我們將通過記者的專業調查能力以及我們了解到的相關情況,幫助您解決消費中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權益問題。
這里我們向您收集了近期您在消費過程中親身遇到的、令您困惑的具體問題。 您可以在陌陌公眾號“ That ”后臺給我們留言,或者發送郵件給我們。 未來我們將通過更多渠道與您溝通。 我們希望消費中的“不平等”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