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曉光 施丹
ID:
寺庫給出的答案好壞參半。
日前,寺庫發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寺庫第三季度總營收達到19.41萬元,環比下降23.5%; 凈利潤6210億元,環比下降38.3%。
對此,寺庫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李日學表示寺庫二手,本季度產值下降主要是由于業務擴張、SKU產品以及針對性的營銷活動推動了總數量的增長。當期活躍客戶和總訂單。
然而,在產值下降的背后,寺庫面臨著GMV(交易量)和活躍用戶增長的壓力。 尤其是2019年下半年以來,寺庫依然陷入高管辭職、裁員的漩渦。
2019年以來,寺庫股價也呈現上漲趨勢。 2019年1月2日,寺庫中午股價為9.02港元,估值4.56億歐元。 截至發稿(2020年1月2日),午盤價為5.89港元,估值僅為2.96億歐元。 與初始發行價13美元的6.7億港元估值相比,股價已腰斬。
作為首家外資奢侈品電商公司,成立于2008年的寺庫經歷了中國電商發展的黃金六年。 呼哈網、尚品網、品聚網等同時興起的奢侈品電商平臺大多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從財報數據來看,已經上市的寺庫已逐漸進入緩慢下滑的時代。 涉足社交電商,拓展品類,布局線下。 近年活躍的寺庫最終將何去何從?
增長放緩
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寺庫總產值為19416萬元人民幣(約合27160萬港元),環比下降23.5%,超出市場預期的24141萬歐元。
寺庫2019年第三季度凈利潤為6210億元人民幣(約870萬港元),環比下降38.3%。 下降32.0%。
據悉,2019年第三季度,寺庫的GMV同比下降66.8%至366,100元(5.122億港元),而2018年第三季度為219,460元。第三季度訂單總額下降74.2%至從 2018 年第三季度的 594,400 增至 1,035,300。
收入成本從2018年第三季度的130,270元下降23.8%至161,230元(2.256億港元),與總收入的下降一致。 總收入為人民幣32,930元(4610萬港元),較2018年第三季度的人民幣26,970元下降22.1%。
營銷費用由2018年第三季度的人民幣11,050元減少至2019年第三季度的人民幣11,080元(1,550萬港元),增幅為0.3%。 營銷費用與今年同期相同。 寺庫表示,這主要得益于營銷效率的提升,以及加強客戶保留和重復訂單的努力。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份不錯的財務報告。 也正是基于此,三季度財報發布后第二天收盤,寺庫股價跌超6%至6.00港元,估值一度突破3億歐元。
但如果從更長的時間來看,在如此出色的業績背后,寺庫GMV和活躍用戶增長的弊端已經逐漸浮現,昔日的下滑奇跡已被按下止步。 鑰匙。
財報顯示,寺庫2019年一季度至三季度GMV分別為36.61元、22.07萬元、32.29萬元; 環比下降分別為97.1%、95.9%和66.8%,增速相比有所放緩。
活躍用戶方面,寺庫2019年一季度至三季度活躍用戶數分別為30.5萬、4.28萬、4.83萬; 一季度至三季度活躍用戶數分別下降89.6%、67.7%、58.7%。 %。
針對寺庫下滑放緩的具體原因以及收到的發展規劃,《尚大學》記者向寺庫發出采訪信。 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對方明確答復。
備受爭議的社交電商
早在2018年,寺庫就開始布局社交電商領域。 億恩咨詢CEO張毅向《商學院》記者分析,雖然寺庫的獲客總價比較高,但仍然可以涉足社交電商,“因為它可以實現精準獲客”。
互聯網分析師葛佳表示,正是出于對衰落的恐懼,寺庫開始利用社交裂變來獲取新用戶。 但其采用的多級分配制度也引起了一些爭議。
2018年6月,推出新業務——酷店,成為又一個進軍社交電商領域的電商平臺。 與寺庫商城主要經營奢侈品不同,店內店內品類以生鮮乳制品、百貨家裝、美妝化妝品為主。
官方介紹,庫店共享寺庫全部優質供應鏈資源,提供“品牌、高品質、有品味”的精選商品,并通過社交簡化購物流程,減少購物時間,推廣新中一流的生活方式。 。
“庫店邀請注冊系統,成為會員(ku店主),自己購買可以省錢寺庫二手,分享可以盈利,并提供貨源、倉配、客服、培訓、IT支持、內容等中心服務,等等,讓會員的消費和促銷顯得更加簡單。”
還為商戶提供了嚴格的成長體系,即金商、白金商、鉆石商。 等級越高,相應的獎勵也會越豐厚,而升級則需要通過社交裂變獲取新用戶。
據圖書館商店工作人員向《尚大學》記者介紹,普通用戶成為金店主有兩種途徑。 一是邀請3名粉絲,但“你+粉絲”自購總額為300元; 二是消費者在開店專區訂購任意399禮包即可成為掌柜。
金店老板可以享受的福利包括在平臺購物時享受利潤分成、在庫店平臺分享產品、分享成功銷售賺取傭金等。 據悉,每售出一個商務禮包即可獲得100元的利潤。
“如果你想成為鈀金店,需要直接獲得20個金店。鈀金店每銷售一個商務禮包,就可以獲得200元的利潤,并且可以從其店鋪中獲得30%的銷售提成。”金店。” 對方進一步說道。
作為這個系統的頂層,磚石店需要直接邀請50家金店,需要有600家店鋪,包括自己的直接邀請和自己的金店或鈀金店的直接邀請。 “鉆石店每銷售一個商務禮包可以賺取240元的利潤,同時還可以從金店獲得50%的銷售提成。” 該工作人員介紹。
這種嚴密的分配制度仍然沒有逃脫涉嫌傳銷的指控。 山東盈坤律師事務所蘇益鑫律師告訴記者,傳銷的主要特征包括“繳納入會費”、“發展下線獲利”、“多層次分配、按團隊付費”等。在。
上海智霖律師事務所副主任、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研究員趙占占告訴商大記者,傳銷有兩個主要要素。 二是組織要素,即培養人才、形成網絡。 這也稱為“開發下線”。 下線也可以發展下線,從而形成上下線的人際網絡,打造傳銷的“人才鏈”。 首先是報酬要素,根據參加者自己直接、間接開發的下線數量,或者根據參加者自己直接、間接開發的下線的銷售業績來估算和支付,造成傳銷。 “金錢鏈”。
在官方敘述中,展現出了驚人的爆發力。 僅12月,酷店門店數量就翻倍,門店數量達到1萬家,平臺GMV突破萬元。
針對社交電商的爭議,《商大》記者向寺庫發來采訪提綱。 截至發稿,對方尚未明確回復。
寺廟圖書館會去哪里?
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李日雪成立寺庫,開始開展二手奢侈品寄售業務。 經過近六年的發展,2017年9月,寺庫在日本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中國奢侈品電商第一股”。
據了解,寺庫已經建立了專業的奢侈品鑒定團隊和奢侈品保養鞋工廠,并計劃在上海、上海、成都、廈門、青島、天津、長沙等地區建設體驗館。 官方介紹,寺庫的定位已經成為高品質生活服務平臺。
葛佳在接受《商學院》記者專訪時表示,本質上,寺庫仍然是一家奢侈品垂直電商公司。 “但垂直電商早已難以生存,寺庫需要新的理念。” 他進一步說道。
從業務品類來看,寺庫不再局限于奢侈品。 其社交電商圖書館店的業務范圍已包括生鮮乳制品和家庭數碼產品。 葛佳分析,奢侈品成交率較低,拓展客單價較低的品類可以提高流量利用率。
但在葛佳看來,拓展品類是寺庫應該做的事情,但擴張也應該是漸進的。 如果直接從奢侈品跨界到乳制品等領域,外界的品牌認知度就會逐漸變得不清晰。
寺庫的問題遠不止于此。
據中國高端生活方式研究機構耀客研究院發布的《2019中國奢侈品電商報告》預計,2019年中國奢侈品線上官方直營市場容量將有機會突破500億元,市場總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
顯然,奢侈品仍然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國外電商巨頭淘寶、京東等電商巨頭也紛紛入局,搶奪這塊“蛋糕”,寺庫面臨的競爭壓力可想而知。
據悉,對于奢侈品電商平臺來說,產品的真實性和消費者的信任一直是行業的“痛點”。 一旦假貨頻繁出現,將會對平臺的信譽造成巨大損害。
因此,寺庫目前仍飽受爭議。 在黑貓投訴、21CN聚投訴、知乎等平臺上,都有針對寺庫產品質量、售后保障、退款難等問題的投訴。
至于寺庫未來將如何發展,《商大學》雜志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