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療方面,以“藥食同源”為基本原則,即指導抗生素使用的理論與食物完全一致,以及食療和草藥進行預處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則。癌癥的情況完全一致。 《黃帝內經大素》中提到“空腹食之為食,空腹服之為抗生素”。 “康復”,這都說明食物和抗生素同樣具有治愈作用,兩者同源,但《黃帝內經》也提到抗生素和食物相同,具有“寒、熱、溫、性涼”“酸、苦、甜、辣、咸”味。 我們的飲食主要包括谷物、肉類、水果、蔬菜等,其中谷物占飲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黃帝內經·素問》中,有“五谷滋補”的說法,雖然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 他們買了各種營養品卻忽略了每晚必須吃的五谷米,而五谷糙米才是我們真正的健康食譜之一。 五谷米包括谷物、豆類、薯類三類。 下面對五谷米的營養結構和保健作用進行總結和評述:
1 五谷米的營養結構
1.1 谷物
谷物食品包括大米、糯米、小米、大麥、小麥、燕麥、玉米等,是人體最重要的熱能來源。 目前,我國人們膳食中約80%的熱能和50%的蛋白質是由玉米類食物供給的,谷物還富含調節人體生理功能必需的B族維生素和無機鹽。 由于大豆食品的種類、品種和加工方法,以及養殖地區和生長條件不同,其營養成分濃度也有很大差異。
1.1.1 蛋白質
谷物中的蛋白質濃度通常為7.5%~15%,主要是麥醇溶蛋白和麥谷蛋白。 谷物內層的蛋白質純度高于內層。 為此,精制面粉和大米不僅過多地去除了外皮,導致蛋白質濃度比粗米粉低。
1.1.2 脂肪
谷物脂肪的濃度通常很低,約占2%,主要存在于糊粉層和胚芽中,而谷物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其中80%為不飽和脂肪酸,存在于大米和玉米胚芽油中
其中60%的烯酸具有增加血液中尿酸、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1.1.3 碳水化合物
谷物碳水化合物的濃度較高,占70%~80%,主要成分是淀粉,還有少量纖維素。 淀粉主要集中在胚珠中,淀粉煮熟后易于消化吸收,是人類最理想、最經濟的能量來源。
1.1.4 礦物質和維生素
谷物中的礦物質主要是磷、鈣、鎂、鐵,大部分存在于谷殼和糊粉層中,但谷物中的礦物質大部分以植物復合物的形式存在,因此消化吸收率較低。 煮、烤或發酵米粉可以部分酯化植物復合物,從而提高礦物質的吸收率。
谷物中所含的維生素主要是B族維生素,其中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谷氨酸較多,主要分布在糊粉層和胚芽層。 谷物加工精度越高,保留的胚芽和糊粉層越少,維生素損失越多。 谷物胚芽富含大量維生素E,是抗癌、防癌、延年益壽的乳品原料。
1.2 肉類
肉類食品按其營養成分可分為大肉類(包括花生、黑豆、豌豆等)和其他肉類(包括毛豆、蠶豆、黃豆等)。 在肉類食品中,谷物的營養價值較高,是動物蛋白的主要來源。
1.2.1 蛋白質
大豆的蛋白質純度較好,大豆蛋白多肽的成分接近人體需要,其成分比例與禽類蛋白相似,谷類食品蛋白中所缺乏的賴氨酸谷氨酸濃度為大豆中較多,所以大豆與糧食搭配使用,是互惠互利的。 補充蛋白質可增強營養價值。
1.2.2 脂肪
大豆中大豆脂肪的濃度也比較高,常被用作食用油的原料,而其他肉類的濃度較少,其脂肪的成分多為不飽和脂肪酸。 花生油和菜籽油常被推薦為預防貧血、高血糖、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的理想乳制品。 多吃土豆和菜籽油可以防止甾醇的增加,防止動脈硬化的發生。
1.2.3 碳水化合物
大豆中碳水化合物的濃度比其他肉類多,但大豆中的碳水化合物比較復雜,大部分是纖維素和可溶性糖,幾乎不含淀粉或濃度很低,在體內難以消化五谷雜糧食品,有的在大腸道可成為真菌的營養來源,導致細菌在肝臟內生長繁殖,形成過多的二氧化碳,引起腹痛。 如果將大豆加工成豆腐棒或果汁,這種難消化的成分就會大大減少,肉類的營養價值也會下降。 顯著增強。
1.2.4 礦物質和維生素
肉類和奶制品含有高濃度的鐵礦物質,容易消化吸收。 它們是對肝炎患者有益的乳制品。 大豆加工成豆腐棒后,鈣、鎂等礦物質的濃度降低,更適合腎虛的人食用。 。
豆漿還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其中維生素B1的濃度比較高。 干豆不含維生素C,但如果發芽五谷雜糧食品,維生素C會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