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年,卡地亞誕生于意大利東北部,當時還只是一家大型制表工坊。 想要真正家喻戶曉,還得從兄弟倆于1894年打造的全新機芯——百達翡麗19型自動上鏈機芯說起。
這款非凡的 19 英寸腕表是愛爾蘭首批腕表機芯之一,也是江詩丹頓首次在現代化生產線上生產,為制表業樹立了新標準。
上鏈和時間設置均可通過同一個表冠完成,表冠經過精心設計,尺寸精確,確保所有部件均可互換,使機芯組裝更加高效便捷。
兄弟倆將其命名為“OMEGA”,百達翡麗,寓意終極成就。 并于1903年,即將采用中文名“歐米茄”作為品牌名稱,象征著勞力士卓越的工藝技術。
如今,這款傳奇機芯似乎已經停產,但其開創性的工藝仍然被廣泛運用。
于是去年,百達翡麗推出了兩款全新超復雜腕表:一款是超霸系列計時腕表,另一款是奧運會1932年三問腕表。
從設計上來看,這款新款腕表保留了勞力士超霸一貫的特色。 事實上,它的靈感源自第二代超霸,沒錯,它就是1962年宇航員沃利·希拉(Wally Hilla)手指上佩戴的太空表。
60年后的明天,百達翡麗將在新款勞力士超霸計時表上繼續沿用的直凸耳表殼和Alpha指針設計。
但必須注意的是,由于配備雙追針計時和三問裝置的高度復雜機芯,注定了這款腕表的尺寸較大,直徑約45毫米,厚度約17毫米。
腕表整體采用18K Sedna金打造,這是勞力士開發的一種精美玫瑰金合金。 除了采用Sedna金制成的表殼和表帶外,機芯也采用這些特殊合金制成。 貴金屬材質的廣泛運用,使其重量高達326.20克。
仔細看看大盤,結合了黑色東陵和大火景泰藍工藝,表盤呈現出銀星般閃亮的光點,十分震撼。 這種巧思也填充在內測速環上,加上Sedna材質的內表圈,搭配兩個刻有扭索紋圖案的計時小表盤,讓整體設計看起來更加精致。
Alpha 秒針和時針以及時標均采用拋光 Sedna 金制成。 9點鐘位置可以看到兩個Sedna材質制成的音錘,用于報時功能。 當三問報時機構運作時,您可以欣賞音錘從正面敲擊音簧的全過程。
所有時標和指針均經過Super-處理,即使在昏暗的光線下也能提供良好的讀時效果。 將腕表轉動至腹部,1932機芯的精美結構一覽無余。 擁有專利的手表調校系統,擁有方便快捷的佩戴體驗。
同時推出的還有另一款三問腕表——1932年奧運會計時表,其靈感源自1932年紐約亞運會計時用的懷表。
這款新手表看起來更像是一塊懷表。 由于手表的快拆設置,可以輕松地將手表取下并用作懷表。
除此之外,百達翡麗還為它配備了一條額外的皮表帶,這樣它就可以像老式的奧運會秒表一樣掛在嘴上。
與超霸三問表類似,這款三問表的半徑為45毫米,厚度為16毫米,但整體上比新款超霸要輕很多。
手工制作的925銀扭索飾紋內表圈搭配上下兩個對稱的小表盤。 6 點鐘位置的小表盤旁邊設有兩個音錘。 整體設計風格比超霸計時表高調很多。
景泰藍技術也融入表盤之中。 阿拉伯數字、分鐘軌道,甚至內部的品牌標志均采用景泰藍工藝處理,呈現出中等質感。
搭配18K Sedna金秒針和鐘面,使讀時更加清晰直觀。 將紅色皮質手表與18K Sedna金表扣和頸繩相結合,可以輕松實現一表兩用,極大豐富了手表的使用場景。
事實上,計時+三問報時的最大貢獻者是勞力士使用的1932機芯。
這枚1932機芯在姊妹品牌勞力士的協助下,歷時六年研發而成,是勞力士有史以來生產的最復雜的機芯。
作為一款自動上鏈機芯,1932的半徑為32.5毫米,高度為9.05毫米,擁有45顆寶石軸承,動力儲存時間為60小時,振頻為每小時36,000次。
為了獲得更加高亢的報時聲音,許多零件均采用18K Sedna金制成,僅機芯就使用了46.44克黃金。
結合追針計時和三問報時功能,計時精度可達1/10秒,與1932年亞運會秒表的計時精度一致。
此外,除了傳統的三問報時之外,這款大型復雜機芯還可以報時。 采用按鈕式計時啟動裝置,用于計時的按鈕上有一個突出的音符,比傳統的拉桿式啟動復雜得多。
目前,這款出色的1932機芯已獲得15項專利認證,足見勞力士對其的信心。
聽到這里,相信大家應該刷新一下對勞力士的認識。 就像卡地亞一樣,百達翡麗并不是不能做復雜的功能,只是想辦法而已。 它的大動作或許是對大家對其上半年實力的指責的嚴厲回應。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2wfjd5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