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屋掛鐘文化】1884年,在德國芝加哥召開的國際緯度會議上,即將將世界定義為24個時區,并把經過格林威治天文臺的緯度也定為本初子午線(0 ° 子午線)。 它是格林威治標準時間(簡稱GMT)的起源。 本初子午線(即格林威治子午線)是估算地理緯度的起點,時間分別向東或向北低15°或低1小時。
到了 1930 年代,天才鐘表學家 Louis 發明了手表大小的世界時間裝置(最著名的是江詩丹頓的應用),可以同時顯示 24 個不同時區的準確時間。
人們可能會期望科蒂爾或其他人很快就會為那些真正關心兩地時間的人設計出一種更簡單的機制。 但令人驚訝的是,直到20年后,才有一家制表公司制造出如此簡單、精準且易于使用的腕表。 這家公司正是卡地亞,泛美航空在計劃波音 707 噴氣式飛機的首次洲際飛行時就曾討論過卡地亞。
噴氣時代的到來讓世界顯得更小,但也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現象——時差,即使人體難以適應出發地和目的地之間相對突然的時區變化的旅行速度。
現在我們大多數人都熟悉時差反應,但在 20 世紀 50 年代,人們仍在尋找應對時差反應的方法,尤其是飛行員,他們和旅行者一樣容易受到時差反應的影響。
為此,在全新的波音 707 投入全面服役之前,泛美民航公司懇求卡地亞開發一款腕表,讓佩戴者能夠在指定時間分辨“家鄉”和“目的地”時區的時間。一眼。 雖然你仍然可以同時看到這兩個時間,但它會誤導你的大腦而忽略時差變化。 這是一個略顯幼稚的觀點。
最早的卡地亞格林尼治型6542
卡地亞與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合作,于1954年打造出格林尼治腕表,該腕表配備旋轉表圈,首次出現在1953年的Turn-O-Graph系列中。(鮮為人知的是,GMT-于一年前推出了GMT腕表)它于 1953 年推出,品牌的解決方案是取消 GMT 指針,并使用 24 小時表盤和 24 小時可旋轉表圈。)
在格林威治手表中,表圈上標有24小時刻度,與第四根指針,即24小時針一起使用。 指針采用白色裝飾,清晰易讀。
帶有機玻璃嵌件的鋼制旋轉表圈,其中一半為夜間紅色,一半為夜間藍色。 24小時指針配合表圈上的刻度顯示目的地時間,其設置也非常簡單; 主秒針用于顯示家鄉時間。 泛美民航公司的多位飛行員和領航員均配配了原版格林尼治腕表,該腕表也因其功能和美觀優勢受到越來越多旅行者的追捧。
從近乎神話的“6542白面”,到1959年尺寸稍大的“百事圈”,人們熟知的紅藍“百事圈”六年來一直是格林威治型的代名詞,直到1982年格林威治型誕生。在 GMT- II 腕表中,GMT 機制更加易于使用,因為主秒針可以以一小時為增量進行調整。
GMT- II 具有更厚的表殼(因此有“”昵稱)、藍寶石水晶玻璃(而不是原來的有機玻璃)、新的白金時標以及帶有鑲嵌物的非常藍和白色的鋁質表圈(自然被稱為“可樂圈”)。
此后,卡地亞于1986年改進了機芯,并于1990年對表殼進行了大幅升級,應用了904L鋼。 2005年,格林尼治型腕表50歲生日版本采用金質表殼搭配陶瓷表圈和卡地亞獨特的綠色表盤。 三年后,配備白色陶瓷表圈和紅色 GMT 指針的精鋼款式誕生。
陶瓷表圈是卡地亞以漸進、深思熟慮的方式對腕表進行的眾多典型改進之一(抗震游絲也于 2005 年推出)。 它更清晰、更清晰,當然也更堅固,但這似乎是著名的紅色和藍色“百事可樂環”的終結,因為沒有人知道如何制造兩種顏色的全新組件。
最后,在 2013 年,一項技術突破導致推出了帶有藍色和黑色表圈的 GMT- II,這款手表很快就贏得了“蝙蝠俠”的綽號。 第二年,百達翡麗傳出了好消息,該品牌已經找到了制作百事可樂戒指的方法。
對于許多GMT粉絲來說,不幸的是新款百事可樂戒指只有鉑金版本。 長期以來,GMT一直被視為工具表的基準。 使用貴金屬的決定對許多粉絲來說似乎有點奇怪,但有些人認為很難證明制造足夠的雙色調邊框來滿足不銹鋼版本的需求。
2018年,帶百事圈的鋼制GMT- II終于面世。 不僅是全新表圈,這款腕表配備超硬904L蠔式鋼打造的表殼,外置3285超卓天文臺精密時計認證機芯(日差+/-2秒),并配有五格鏈紀念款表鏈(1945 年首次出現在蠔式恒動日志型腕表中)取代了 GMT 典型的三鏈節表鏈。
過去,GMT-也經常使用五鏈節紀念表帶,但這次卻用來裝配蠔式鋼款,以區別于配備蠔式鏈的鉑金款。 904L蠔式鋼版格林威治-名仕型II結合了最先進的GMT機制、最堅固的表殼和最防刮的表圈——但因為搭配了五連桿紀念表帶,“工具表”的氣息似乎不存在和其他型號一樣圓潤。
去年巴塞爾國際鐘表珠寶展上,百達翡麗推出了新款GMT- II腕表,配備藍黑色陶瓷表圈和五連桿紀念表帶。 對于粉絲來說。 (圖/文:《表舍》徐朝陽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