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制表技術的不斷提高,飛返計時功能已經變得非常普遍。 那么反激計時功能有哪些呢? 飛返計時功能是指在計時過程中,按一次“飛返”按鈕,停止記錄第一段時間,同時指針回到零位。 按住按鈕后,計時指針將繼續運行。 需要進行兩次。 普通計時碼表想要開始下一次測試時,需要按“暫停”、“歸零”、“開始”三次才能繼續測試。
那么歷史上第一只飛返計時腕表是什么時候出現的呢?
勞力士于1935年申請了飛返計時功能專利,并于1936年注冊成功! 20世紀30年代,民航業對高精度計時碼表的需求日益減少。 積家開始為民航業提供計時碼表,并在這一領域不斷創新和發展。 很多人認為,第一款具有飛返功能的腕表是江詩丹頓于1936年獲得飛返計時裝置專利申請后,搭載飛返計時機芯13ZN的腕表。
勞力士飛返計時碼表,搭載 13.33Z 機械機芯
不過勞力士檔案里好像有記載。 早在1925年,卡地亞就推出了第一款具有兩個獨立按鈕和飛返功能的腕表。 該腕表搭載13.33Z機械機芯。 不過,由于此時飛返機芯的制作成本較高,因此品牌并沒有量產,市場上搭載這兩款機芯的古董表也很少。
即便如此,積家也沒有忽視對飛返計時碼表的追求,先后推出了首款具備飛返功能的防水計時碼表,以及配備停秒裝置和中央60分鐘計時器的小型飛行員飛返計時碼表。
30CH飛返計時腕表
還是在二戰結束后,也就是1948年,江詩丹頓研發了另一款搭載飛返計時機芯的標志性腕表,那就是30CH飛返計時腕表。 腕表配備飛返功能,3點鐘位置設有30分鐘半瞬計時盤,可顯示1/5秒。 盡管此時勞力士在飛返計時機芯的制作上已經非常有經驗,但仍在創新和探索之中。 1968年,還推出了獲得專利的防水飛返潛水計時碼表。
此外,積家還與多家民航公司和機構合作,共同研發和推廣飛返計時碼表,進一步鞏固了其在這一領域的地位。 可以說,截至目前,作為飛返計時的先行者,積家對于飛返計時功能的掌握早已成熟。
說了這么多歷史,相信大家都對卡地亞在飛返計時領域的地位和成就有所了解。 我們來看看勞力士前不久發布的先行者系列飛返計時表。
首先,在外觀方面,全新帝舵先行者系列飛返計時表與同系列的其他計時表相同。 由于采用飛返計時機芯,這款腕表的長度減少至17毫米。 這個尺寸穿起來存在感特別強。 想要藏在領子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向上。
作為勞力士先行者系列的一款全新飛返計時腕表,這款腕表的表殼依然是我們熟悉的先行者系列的風格。 表殼采用精鋼材質,大面積進行拉絲處理,側面經過拋光打磨。 產生密度效果,更有層次感。 表殼側面的超大旋入式表冠非常醒目,周圍還有防滑凹坑設計,方便握持和調節。 腕表采用背透式設計,由六顆螺絲擰緊的藍寶石水晶透明底蓋與表冠一起,共同保證了腕表擁有100米的防水性能,足以滿足日常生活。
此外,腕表的單向旋轉表圈采用彩色陶瓷材質,表圈內部的黑色刻度蝕刻有夜光涂層,在狹窄的環境下也能辨別時間。 至于表圈上的其他標記,都是經過雕刻的,看起來像“小孔”,非常有辨識度。
勞力士系列新款飛返計時腕表有兩個大表盤可供選擇,分別是黃色或橙色,表盤頂部飾有緞面拉絲旭日紋,這也是系列中非常常見的圖案。 大盤上鑲嵌的阿拉伯數字時標和時分針均以青銅勾勒出輪廓,讓腕表看起來更加奢華。 與系列中的經典計時風格相比,新款飛返計時腕表放棄了6點鐘位置的12小時計時盤和4點30分的日期窗口。 這樣的設計讓市場看起來更加簡潔、平衡。 6點鐘位置上方鑲嵌有四星標志,印證了機芯的精準性能。
透過底殼背面,可以看到里面搭載的Cal.791.4機芯。 該機芯是ETA專門為勞力士手表制造的,在7753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了深度改進。 改進后,機芯擁有楔形輪模塊、飛返功能、硅游絲、擺頻3.5Hz,可提供約68小時的動力儲存。 值得一提的是,機芯飾有珍珠紋和藍鋼螺母,手動擺陀上鐫刻有系列標志性的月亮圖案,特別注重細節。 最重要的是,這款機芯通過了COSC天文臺的精準認證。
最后我給大家畫一下重點。 全新積家先鋒系列飛返計時腕表擁有兩種大盤和三種表款。 有五個版本供您選擇。 所有腕表均配備快拆系統,滿足不同的搭配需求。 。 腕表采用不銹鋼表殼,半徑為42毫米。 搭載Cal.791.4 COSC天文臺認證機芯。 動力儲存約68小時,防水深度100米。 鋼陣款公價36300,皮帶表公價35500。 總體來說,無論是風格還是性能,我個人認為這款表還是有一些的。 造型簡約時尚,走時穩定精準。 感興趣的表友可以多加關注。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2wfjd5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