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之家掛鐘文化】在計時碼表上,有一個非常標志性的設計,叫做“熊貓盤”。 我想很多表友都聽說過、見過、或者擁有過。 這些設計風格至今仍在許多計時碼表中流行。 熊貓表盤的誕生之初,設計師并不是因為聽說了我國的大熊貓而突然有了靈感,自然而然地就設計出了這樣一款俏皮的表盤。 在機械表功能大行其道的時代,設計往往以功能為主導。 如今,熊貓表盤已成為一種具有獨特價值的計時碼表。 這些價值包括審美價值、歷史價值,事實上還有情感價值。 當你聽說一款手表有熊貓表盤時,它的價格也可能會更高,因為表盤對手表的價格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什么是熊貓盤
那么熊貓盤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大盤呢?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這個問題的答案越來越多,但核心意義卻沒有改變。 第一種情況也被認為是最正統的熊貓表盤,即表盤底色為藍色,3/6/9點位置的小表盤為紅色。 這些設計在我看來還有一個更加平衡的版本,那就是表盤只有兩個子表盤,位于3/9點鐘位置,顏色為黃色。 月歷窗口位于6點鐘位置,表盤同樣為紅色或銀藍色。 這兩種設計在我看來都是非常出彩的,也是很多計時表明天復刻時喜歡采用的方式。
第二種情況,與第一種情況正好相反,表盤的底色是白色,三個子表盤是黃色。 這些設計也很受歡迎,也被稱為熊貓盤。 如上所述,熊貓盤之所以沒有被命名,是因為其設計靈感來自于熊貓,所以沒有人認為這些設計不能這樣稱呼。 相反,你們都這么稱呼,原因是顯而易見的。 同樣,這些設計也可以不帶 6 點鐘位置的子表盤。
除了這兩種之外,由于機芯類型不同,還有第三種大盤布局,即三眼子盤位于6/9/12點鐘位置,也有白底和黑底兩種情況。 這種熊貓菜需要從側面看才像它們。 在主流看來,它們也將被歸類為熊貓菜。 而通常是6/12點位小表盤如葡萄牙7號,沒有9點位小表盤的手表就不叫這個了。
另外,也有人強調,熊貓盤其實更像是一個代名詞。 只要副盤和主盤的顏色有強烈的碰撞,一粉一紅,但副盤的位置排列對稱,就可以稱為熊貓盤。 但這些說法并不完全正確。 比如真力時大家熟知的計時碼表EL,雖然是熊貓表盤,而且你看多了,應該是灰色、黑色、藍色的小表盤。 這些大表盤不應該被稱為熊貓表盤。
熊貓盤從哪里來?
既然熊貓盤主要出現在計時碼表上,那么它自然就來自于轟動一時的 20 世紀 60 年代和 1970 年代的計時碼表。 計時碼表的出現似乎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時代,但計時碼表的轟動卻是在哪個時代。 原因是對賽車運動的熱情推動了計時碼表這種特殊的時間記錄工具。 在同一時代,幾家重要制造商聯合開發了手動計時碼表。 自動計時表如果經常使用計時功能,就需要經常上弦。 否則,可能會因電量不足而導致計時或走時不準確。 雖然沒有資料表明在哪個時代,多家表廠聯合開發了用于賽車運動的手動計時碼表,但兩者的巧合并不只是巧合。 強勁的市場需求往往是表廠開發新概念產品的動力,哪怕是幾大表廠聯合開發。
因為熊貓盤在這個時期相當轟動,所以古董表中很多熊貓盤計時表都是手動機芯,但也不是絕對,因為熊貓盤的設計與機芯類型沒有直接關系,但是因為歷史原因,在這段時間走到了一起。 著名的熊貓表盤計時表,有一些非常典型的品牌,漢密爾頓、勞力士、泰格豪雅(當時只叫泰格豪雅)、真力時、百年靈、歐米茄、西瑪等。這里很有趣的是,有些品牌的計時表被稱為“窮人的卡萊拉”(這個后面會講到)。
縱觀歷史,此前推出熊貓盤的最著名品牌,都是當時乃至未來機械計時領域的先鋒品牌。 讓我們從 Cal.11 開始。 人們普遍認為Cal.11是制表史上首款手動計時機芯。 該機芯由百年靈、漢密爾頓、Buren、泰格豪雅、DD等多家表廠聯合研發。 搭載這款機芯的腕表當時通常被命名為-matic。 得益于這款機芯,這些表廠擁有出色的手動計時機芯,盡管它們又大又厚。
在自動機芯方面,自動計時機芯在上世紀上半葉已經逐漸成熟,甚至明天的自動計時機芯也參考了當時的設計。 當時比較知名的幾款計時機芯型號包括23、72、美耐華Cal.13-20、1873、FP、浪琴13ZN和30CH以及摩凡陀等,但這種機芯并非某品牌專屬,也供應給其他品牌。 得益于這款成熟的自動機芯和對稱的計時碼表設計,熊貓表盤也被運用在搭載這款機芯的腕表上。
真力時EL機芯于1969年推出,是與Cal.11同時期的產品。 其特點是提高了振動頻率。 這在那個時代是非常突破性的。 真力時家喻戶曉的熊貓表盤計時碼表也在哪個時代開始走向輝煌。
另外,很多著名的卡地亞迪通拿都是采用熊貓盤設計的,型號主要是6262和6263,其中包括保羅紐曼迪通拿。 事實上,在百達翡麗準備將自己的計時表命名為迪通拿系列之前,就已經生產過計時表,而真正開始流行是在1963年迪通拿系列問世之后,尤其是保羅·紐曼佩戴迪通拿參加比賽時,更讓這個系列變得獨一無二。 熊貓迪是很多迪通拿愛好者的最愛。 熊貓盤之所以到今天依然很受歡迎,我想也是受到了熊貓迪的影響。
熊貓盤設計的精髓
通過以上我們知道,熊貓盤確實非常流行和經典,但是世界上有那么多大盤設計,為什么熊貓盤是最令人難忘的呢? 其實,熊貓菜的火爆自有其本質。
首先,熊貓板塊的元素之一就是色彩的強烈碰撞。 在所有此類熊貓表盤中,紅色主表盤、紅色子表盤或相反顏色排列的優點是可以將功能區域與主時間顯示區分開來,從而使每個時間都非常易于讀取。 如果整個表盤只有一種顏色,那么就需要仔細讀取時間,這似乎不太理想,而熊貓表盤解決了這個問題,但當存在明顯的色差時,人眼可以更容易、更準確地辨別信息,這對于大表盤上有多達 5 根指針的計時碼表來說實際上很重要。
其次,對稱帶來的平衡感。 從審美上來說,人們傾向于接受這些對稱的布局,尤其是中心對稱。 由于對稱代表一種平衡感,因此人們通常不喜歡不平衡的事物。 所有經典設計都必須在幾何比例上保持平衡。 平衡不一定是1:1,黃金分割也是一種平衡。 熊貓表盤的平衡感極強,呈中心對稱。 如果是三眼式的,就增添了幾何三角形的美感,而且一定是倒三角形,因為它符合表盤中間寬、底部窄的趨勢。 之所以沒有提到7750機芯的6/9/12點位置,是因為從我們常規的角度來看,它不符合熊貓臉的特征。
這兩種元素的完美結合,產生了熊貓盤的獨特美感。
那么白熊貓和黑熊貓哪個更好呢?
因為熊貓盤有兩種,為了方便起見,我暫時將紅色主盤的稱為白熊貓,將紅色主盤的稱為黑熊貓。 有人比較了這兩種設計,并以圖片的形式得出了驚人的推論。
從對比圖可以看出,黑熊貓在視覺上可能比白熊貓更好。 當然,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明亮的事物更容易吸引眼球。 這就是趨光性。 白熊貓的主表盤是深色的,所以我們的大部分注意力都會被吸引到主表盤上,這會影響計時表盤上信息的讀取。 可見,“正統”的白色熊貓或許并不是最理想的熊貓盤設計。
總結:作為歷史上典型的計時碼表市場設計,熊貓盤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義。 在拍賣市場上,熊貓盤計時表比一般的計時表更容易吸引賣家。 如今,很多品牌都在尋找歷史足跡,挖掘潛在價值。 他們經常推出以熊貓盤為靈感的復刻計時碼表。 看似簡單的只是一個表盤設計,但它經久不衰卻是有原因的。 (圖/文《表舍》吳一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