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海南省委主任就海南“屠殺”事件致歉。 一年過去了,為何云南旅游痼疾依然猖獗?
節日期間,是世界各地游客來廣東度假的高峰期。 日前,記者調查發現,云南旅游市場多個環節都夾雜著“回扣”現象,回扣金額基本超過50%。 記者跟隨導游到達旅游景點,但一上車,導游就宣布減少自費項目。 這樣一來,原來600多元的旅游費用已經翻了一番,“八菜一湯”的標準餐每人不到10元。 (新快報2月17日)
記者的暗訪揭露了云南旅游市場的另一個真相:黑社會導游猖獗,回扣驚人。 賣水晶、玩潛水……當這些物品成為賺錢的把戲,消費或旅游的滋味就變成了被宰殺的罪惡感。
正當你認為這可能是標簽思維時,廣東省旅游委卻否認了一個無辜的事實:在查清廣東奧體旅行社的違法事實后,決定依法吊銷該旅行社的營業執照,并對存在的其他問題嚴查。 是的,“名園”再強硬,顯然也經不起內部人士的反復折騰。 在旅游業走向規范化、法治化的今天,“海南黑導游”本身就是對監管和制度的一種諷刺。
有兩個方面確實值得反思:一是,如果媒體的報道沒有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地方政府是否會“不知道”或“后來意識到”旅游市場的頑疾? 兩者,海南并不是第一次“上榜”。 今年元旦期間,有網友在微博發文稱,自己在廣東吃海鮮被宰。 隨后,海南市政府新聞辦回應稱,該蝦店被責令關閉整頓。 同樣是在今年2月1日,海南省委主任就海南“宰殺”事件致歉,全市旅游購物點、蝦攤經營者也與工商簽署了誠信承諾書。 一年過去了,為什么類似的門又重演?
一個旅游城市的文明和秩序,除了惠及外國游客外,本身也是城市社會生態的一部分。 旅游本身就是一頓“開飯”。 如果你指望通過伎倆從“外人”身上賺到錢,那么你必然會陷入“潛規則”,最終無法自拔。 只是,只有記者暗訪和監督才能發現的問題,為什么地方部門總是退一步呢?
鄧海健(媒體人)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2wfjd5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