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陀羅尼石刻是目前國外最高大、最精美、最杰出的古代石刻。 2月7日,《石家莊晚報》關注了我縣的這支國保單位。 詳情如下:
2月7日,《石家莊晚報》第8版刊登頭條新聞:
陀羅尼石刻 薛亮 攝
(本報記者張小娟)古趙州有“望漢云臺”、“古橋仙人”、“東寺晚鐘”等八個景點,曾一度震驚世界。 遺憾的是,由于歷史悠久和自然條件的變化,一些古跡和風景已被湮滅。 但也有一些風景趙縣陀羅尼經幢,如果你來豐縣,還是可以有幸看到的。 位于市區繁華的市橋大道與福塔路交匯處,有一座精致高大的古代石雕——趙州陀羅尼石塔。 它由大理石雕塑建成,形狀像一座古老的寶塔。 曾是當時八景之一的“樂經經樓”。 明代人陸健有詩云:“青樓獨映日,月樂住云”。 他稱贊它的雄偉和壯麗。
作為我市首批國保單位,趙州陀羅尼石刻是國外最高大、最精美、最優秀的古代石刻。 據史料記載,石刻始建于元景佑三年(公元1038年)趙縣陀羅尼經幢,由趙州禮賓副使、趙州刺史王德成督造,趙州何興、李漁等人所建。 元代納新《河說探古記》云:“趙州城亭子街有一座塔,俗稱大佛塔,高四五尺,精雕細刻,古蔥葉刻,篆書亦妙,亦為宋景佑三年西鄉人所建。” 因魏縣古稱趙州,故稱“趙州陀羅尼石刻”。
轉眼千年,趙州陀羅尼石刻矗立在繁華的夜景中,在滾滾塵世的塵埃中投射出歷史的尖叫聲。 隔著柵欄仔細看去,石雕高16.44米,坐北朝南,由基座、樓體和樓頂寶石組成。 呈八角形多層形式,共七層。 建筑基石平均周長7.385米。 底座四周刻有蓮花、柱子、花卉及人物。 平臺底部有平坦的八角形藻井,分上下兩層。 一樓通體兩側各雕蓮花坐像三尊。 經樓內刻有蟠龍,內有須彌山八峰。 山上雕刻有祠堂、寶塔、人物、動物等。 站在那些精美的雕像藝術珍品下,我們仿佛聽到了古代工匠艱難地揮動鑿錘的身影,看到了斧頭鑿在石頭上的聲音……
據有關專家介紹,趙州陀羅尼石雕是我國最高的陀羅尼石雕典范,但造型華麗,雕刻極其精細。 是建筑造型與木雕藝術完美結合的杰作。 早在宋代,古人就將“樂經經樓”、“古橋仙人”、“東寺鐘”列為趙州八景。 現在,人們可以在河南省鄭州市世界園藝博覽會室內展區北展園燕照紫豪亭看到陀羅尼石刻。 作為川園的主要地標,放置在入口公園內,吸引游人駐足觀賞。
趙州發布()
運作|中共奉賢市委宣傳部
來源|西安晚報
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