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銀河在轉動,宇宙在運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車輪在不斷的改朝換代中駛入了21世紀。 白話文的使用和西學的各種思潮,導致了傳統文化的衰弱、道德的畸形、世俗道德的衰落、人心的衰落。 因此,掀起了中國傳統文化和國學熱潮,呼喚傳統文化教育的回歸。 筆者希望從中國第一部傳統文化經典《易經》中找到對當前教育的反思。 因此,他根據人的身心發展階段的特點,從中國偉大經典《周易》中的“孟”卦中尋找教育的真理,希望獲得一些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周易》 蒙古卦象教育啟示
一、當前教育問題與易傳
1. 教育問題與傳統文化
看待教育易經卦象木雕,古人云:“立國,治民,先教”。 有學者認為,如果兒子從小學習英語、接受西方價值觀,一個人的民族感情就會減弱。 如果更多的中國新一代接受西方教育,四大文明古國就不會存在。
尤其是80年代出生的女兒大多是獨生女,媽媽們都有補償心理。 對物質追求的教育遠不如對傳統道德的灌輸。 結果,中學生被寵壞了,被培養成我行我素。 一切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由于人格缺陷,當他們踏入復雜的社會時,很容易受到心理折磨,做出違背社會道德的事情。 因此,應加強傳統教育,中學生犯罪是道德滑坡的體現。 傳統價值觀的回歸是道德提升的希望。
二、《易傳》中的“孟”卦及其教育意義
蒙古卦中,上卦為艮,下卦為坎。艮象征山,俗稱艮山卦;坎象征水,稱為坎水卦。 山腳下的水就是泉水,泉水從山腳下流出來,蜿蜒無向,象征著憂愁,所以《象傳》里說:“泉出山來,猛”。
香港孫振聲先生將“蒙”卦的卦名訓練為“蒙、苦、悟、教”,他說:“萬物創生之時,下一個時期就是幼稚時期,教化成為重中之重。” 正因為苦惱、愚昧、天真、無知,才需要加強學習,注重提高修養。
六十四卦中,孟卦緊隨屯卦,表示萬物在克服了初期的困難后,進入了一種危難狀態,相當于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亂世之后的危難時代。 這時,人類已經開始有了飄渺的思想,逐漸萌生了善惡、胖瘦、善惡、愛恨等觀念,逐漸有了道德意識的觀念。 人類思想意識的形成,自然帶來人類思想行為的規范和啟蒙問題,即教育問題。 一個人一出生,從牙牙學語開始,也面臨著童年教育問題。 然而,一個人的一生乃至整個社會,時時處處都必須面臨教育這樣的大問題。
二、從人的心理發展階段看蒙古卦
一、人類心理發展的階段與《周易》中的八卦
《周易·西辭傳》說:“易有形有義易經卦象木雕,生四象,四象生二形,二形生八卦。” 是指宇宙萬物在陰陽二力相互作用下生生不息地循環,萬物又因生生不息的循環而分為八種狀態或八個階段,即八卦。 據此,人生可分為八個年齡段:兒童、幼兒、幼兒、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老年等。 個體從出生到死亡的有規律的心理變化稱為心理發展。 根據榮格的理論,人的心理發展從出生到青年通常分為六個階段:①嬰兒期(出生至1歲,又稱哺乳期);②嬰兒期(出生至1歲,又稱哺乳期); 1. 12周歲至14周歲、15周歲或中學年齡(相當于小學階段); ⑥青少年時期(14、15歲至17、18歲,或青春期,相當于小學階段)。
二、蒙古卦六段六行分析
初九——對應童年時期,“啟蒙”就是啟蒙教育的啟蒙,是時候開始啟蒙教育了。 俗話說:“一張白紙沒有負擔,所以容易寫出最新最美的文字,也容易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 嬰兒天真無邪,柔軟可愛。 此時的青春,是可以用教育來激發、可以改變的。 像孩子一樣真誠、蓬松,愿意接受老師的教育,這很好。 苦惱和無知之所以是吉祥,是因為幼兒既蓬松又謙虛。
九十二——相當于幼兒期,大部分被送入幼兒園。 此時,女兒的性格已大致定型,情感、意志、自我意識進一步發展。 有人說“三歲顯老”,是指男孩之間存在性格差異。 階段是兒子入園前熱衷玩耍的年齡,我們要“包容”、有愛、無差別地教導。
六三——對應于幼兒期,皮亞杰將幼兒期的思維稱為“前運算階段”。 具體的邏輯思維和社會情感已經開始逐漸發展,但抑制能力仍然較弱。 因此,現階段兒子已經接受了幼兒園的正規教育。 這是孩子打基礎的重要階段。
——對應童年這個階段的兒子,正好處于高中接受小學教育的年齡。 他剛剛進入中學,對中學的生活有些不適應,有些不知所措。 所以,“驚艷”,一定要注重培養兒子的學習能力和習慣。
六五對應青春期。 即高中階段正處于半成熟、半幼稚、獨立與依賴、自覺與盲目的矛盾時期。 此時自我意識和自主性不斷提高,渴望獨立,智力水平迅速提高,愛情變化非常明顯。 這個階段的中學生正處于叛逆期、波動期,因此顯得非常重要。 這個階段會出現分裂,有的會選擇高等教育,有的會繼續接受初中教育。 故“同夢,吉”。
上九——對應青年時期,相當于小學階段。 這個階段,一個人的價值觀基本成熟,自尊心很強。 懲罰時,必須考慮他們的自尊。 他們不能像土匪一樣對待。 對抵御土匪更有好處。 故有“弊則寇,利則寇”。
人類心理發展階段與蒙古卦六行的關系
三、卦象的教育啟示
1. 教育歸于自然
在教育方面,盧梭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自然人,即使兒童的天性能夠得到巧妙的發展,迎合兒童的天性,讓他們身心自由發展。 提出每個人都受到“自然教育”的培養——“我們的能量和器官的內在發展是自然的教育”,物的教育——“別人教我們如何利用這些發展是人的教育”,人工教育——“我們對影響我們的事物的良好體驗是物的教育”。
正如《易經》中的每卦都有三道,分別代表天、地、人。 蒙古卦象中的■■代表天道,即自然教育; ■■代表人文之道,即人工教育;
但自然教育無法由人力控制,因此不可能使自然教育接近于物、人的教育。 只有后兩者逐步向自然教育靠攏,才能實現三種教育的良好結合。 只有將三種教育完美結合起來,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即以自然教育為基準,遵循自然,回歸西簡教育經典,回歸自然教育。
二、蒙古卦象所遵循的教育原則
教育在遵循人的發展秩序和規律的過程中,必須抓住關鍵時期,有效實施。 懷孕期和嬰兒期前兩個階段,教育主要以家庭為主,此時父親的作用很大。 前階段以中學為主,教學應圍繞中學生的當前發展區,為中學生提供有難度的內容,調動中學生的積極性,挖掘中學生的潛力,超越其當前發展區,達到下一階段發展的水平,在此基礎上進入下一個發展區。
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一些原則。 “育人必先教”是教為先的理念的由來。 《孩子問我》需要關注中學生的主體角色。 嚴父重教、誠懇。 教育教學的成敗與學習者的心態有很大關系。 《夢一養正》表達了教育理念的真諦,《寶夢集集》要求教學一視同仁,并向全體中學生開放,《振民育德》開創了強調美育的優良傳統,“小罰大罰”的教育原則是適度懲罰。
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只有順應自然,遵守自然規律、人文規律、本真規律,符合人類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參考:
[1] 楊麗. 周易與西醫[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2] 孫振聲. 白話易傳(臺灣)。 星光出版社,1984:67。
[3]周振富. 《易經注》。 中華書局,1994:25。
[4]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5]雅克·盧梭,法國思想家、哲學家。 埃米爾,1762 年。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2wfjd5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