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玉正在寫生含光瓷盤
兩千多年來,錢幣一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榮耀,china(法文,錢幣)也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一百年來,錢幣成為中國的恥辱和悲哀,大部分成為中國的地攤。 中國陶瓷的價格僅為美國、德國、英國等國家陶瓷價格的1/7。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李友玉,懷著振興中國陶瓷的夢想,15年前毅然從學院辭職,創辦了我國第一所公立陶瓷研究所。 他潛心研制原創含光瓷,開創了中國陶瓷的新紀元。 含光瓷已被國內外公認為超越中國清代汝窯青瓷,達到當今世界錢幣的最高水平。
1999年,在日本舉辦的陶瓷藝術教育晚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同仁稱含光瓷“選材考究,工藝精湛,呈現精美,前所未見”。 2000年金秋,“含光瓷”在中國工藝美術創作大賽暨博覽會評比中榮獲銀獎。 隨后,銅獎與含光瓷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截至目前,含光瓷業已榮獲國內外銀獎20余項。
美國陶瓷和玻璃專家彼得·克里斯普贊嘆道,含光瓷確實是當今高品質的陶器,世界上任何當代著名瓷器都無法與之相比。 臺灣東京藝術學院院長宮田敬平表示:“含光瓷讓人耳目一新,可謂杰作。含光瓷是中國的、當代的,含光瓷的藝術語言是世界的。” ”
含光瓷以“潔白、透明、溫潤、純凈”的優雅品質,實現了科技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它既是日常用具,又是一件藝術品。
2009年5月23日上午,北京市書記韓正在興國飯店會見臺北市書記陳菊一行。 采訪最后,韓正向陳菊贈送了一個名為“滿是青葉紅花”的含光瓷瓶。 此前,含光瓷已作為國禮贈送給日本首相等多國領導人。
世紀人才成長之路
1954年,李友玉出生于湖南省衡陽縣的一個書香世家,這里的洞庭河畔,水天一色,風月無邊。 這是與陶瓷有著悠久歷史的風水寶藏。 早在宋代,長沙就以洪州窯燒制的陶瓷而聞名。 “7501”主席瓷剛研制出來時,四川醴陵和宜春一樣,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準。
李友玉自幼沐浴長沙的名山、名水、名樓、名人、文學名著。 李友玉自懂事起就開始練習書畫,上私塾的母親是他的啟蒙老師。 在回憶起自己對藝術的熱情的由來時,李有魚說:“那時候我喜歡基于一種直覺的繪畫,畫山水、畫荷花。” 上小學時,李友玉12歲,被村民稱為小作家。 1973年中學畢業時,這位小作家已在當地小有名氣。 李友玉當上了徐市鎮文化站站長,補習農民畫,參加外縣各種農民聯展等,更加增加了他對作家的認同感。
此時的李友魚受到了長沙“先憂天下之憂,后享天下之樂”文化的影響。 因為屈原、范仲淹,長沙文化有了一種上下求索、憂國憂民的情結。 多年后,當李友玉挺身而出,直面中國陶瓷的污名時,他說,正是這些文化基因發揮了作用。
1975年,李友玉被保送至四川省輕工業初級中學(現江蘇工學院)工藝美術專業,開始正式的藝術學習。 在此期間,他開始師從畫家田世光的徒弟李天宇學習繪畫,奠定了扎實的藝術造詣。 1977年,李友玉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就讀于陶瓷系。 為此,他得以師從一批中國美術界、中國工藝美術界最著名的藝術大師——吳冠中、于至臻、白學士、龐薰琹等。 在基礎班階段,李友玉的目標一直是成為繪畫大師。 他日夜勤奮作畫,如著魔一般,逢年過節就到故宮等地臨摹名畫,或外出寫生。
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讀書時發生的一件事情,改變了李友玉的一生。 1978年冬,被譽為韓國國畫大師的東山魁夷在中國美術館舉辦聯展。 由于他的繪畫技巧高超,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中學生們看完后更加感觸不已。 當時,川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老教授張鼎看到后對朋友們說:“東山魁夷的畫畫得很好,他吸收了很多我們中國書法的精華,而且大家都可以不要趴在地上,大家都要站起來看,以后有信心超越他!”
老校長的話,讓李有余震驚不已,至今仍深深埋在心底。 為此,他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學習前人,但不迷信權威; 繼承傳統,但不被傳統所累; 吸收外來文化,但絕不簡單模仿——對自??己的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大學五年級,陶瓷專業班開始了。 這是李友玉接觸陶瓷的開始。 以前,陶瓷對他來說只是鍋碗瓢盆,沒有太多感覺。 幸運的是,當他第一次接觸陶瓷時,他就有幸成為了一批中國陶瓷行業領軍人物的弟子。 造型大師楊永山、裝飾大師陳若巨、設計大師張受之、陶瓷史大師葉哲民以及中國最權威的陶瓷大師,你們都成為了他的啟蒙老師。 最初,正是這些大師為中國陶瓷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陶藝課是李友玉成為陶瓷大師夢想的開始。 錢幣是中國獨有的發明創造,有著三千多年的輝煌歷史。 白瓷作為主流錢幣,也已經發展了1500年。 在陶藝領域,先民們以創造智慧、超前意識、領先技術和無與倫比的工藝,燒制出無數精美的錢幣,影響了整個世界。
李友玉越來越感受到陶瓷的魅力。 他開始深深地愛上了陶瓷。 一個新的夢想開始在他心中逐漸生長——成為陶瓷大師,推動中信陶瓷事業的發展。 漸漸地,他全身心投入到陶瓷事業中。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2wfjd5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