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籌錢開店買菜
月入30萬的麥才學院學生“80后”的創業故事郭高林是湖南省教育學院管理學院2007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畢業生。
郭高林說,他的創業之路是從初中練習攤位賣校服開始的。 廣州田園學院外的馬路上,流動人口很多,晚上很熱鬧。 道路兩旁都有賣小吃、校服、雜貨的路邊攤。 郭高林和女同事江印也在那里擺地攤賣褲子。 江印是老板兼業務員,郭高林的任務是進貨。
“蓮潭”學會操作。
郭高林愛思考。 有一次,他發現周圍的蔬菜店生意雖然不錯,但由于分散、無品牌,水果的質量、價格、信譽都不能令部分顧客滿意。 “我只是想知道,蝦可以有品牌店,為什么水果就不能開自己的品牌呢?” 他萌生了開一個蔬菜水果市場的想法,“主要是品牌水果,也賣五谷雜糧、大米、冷鮮肉等,一些副食也包括在內。”
在畢業前的日子里,當很多朋友都在為找工作而苦苦掙扎時,郭高林并沒有驚慌,因為他已經決定開一家自己的水果藥店。 2007年6月底,郭高林回到中學發放結業證書時,向朋友們講述了自己的看法,成績卻突然暴漲。 大學畢業生去買菜? 很多人認為他根本無法承受這種苦。
郭高林并沒有放棄。 “誰說我熱三分鐘?有夢想的人永遠不會放棄!” 最終,郭高林以堅定的決心說服了幾位朋友。 好友王彥峰、吳亮亮、郭艷艷等人也加入其中,聯手。 啟動資金5萬余元。
2007年8月22日,以郭高林名義注冊的“贊地利”蔬菜自助店即將在廣州馬里莊開業。
創辦四家連鎖店
有了自己的店面,郭高林和他的朋友們開始忙碌起來。 但在現實面前,他們還是遇到了很多困難。
廣州的毛莊、劉莊、陳寨水果批發市場是他們參觀的為數不多的水果批發市場。 劉莊最大,又是批量水果的主要用地,所以他們第一次進入水果的時候,就奔向劉莊。
到了之后才知道,這里批發的水果動輒幾千斤,而且批次不散。 他們咂了咂嘴,最后批準了200斤生菜、幾袋玉米、幾百斤紅薯。 結果茄子爛了一屋子,掉了幾十斤,剩下的半個月就賣完了。
“看到不對勁,我們趕緊轉向陳寨水果批發市場。到了陳寨水果批發市場,才發現這里的水果種類很多,而且價格也不貴,很適合為了我們的采購需求,到現在為止,我們的水果一直都是從哪里采購的?” 郭高林說道。
那時每天晚上5點,郭高林和王彥峰就得從熱乎乎的被窩里爬出來,騎上四輪車去水果批發市場吃飯。 “每一片菜葉都要精挑細選,每一分錢都要跟別人討價還價?!?王雁峰說道。
開業第三天,他們連收銀機都不會用,還收到假票,還丟東西。 水果生意有特殊的時間要求。 別人喝水的時候他們最忙,高峰期過后他們會輪流喝水。 進入夏季,家里既沒有暖氣,也沒有空調。 由于需要清洗蔬菜、剁肉,數人的手被不同程度燒傷。
然而,他們卻從未想過放棄。 “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做事情有一個過程,堅持很難,但萬事開頭難,我們要用一顆平常心去做事?!?郭高林說道。
從早到晚,認真“學經”
經過幾位年輕人的不懈努力,“我們的土地”的生意越來越好。 走進“贊迪利”菜市場,貨架上的水果堆放整齊,品種齊全,黑板上的價格明碼標價,而且價格低廉。 不僅是水果,店里還有副食、雜貨和冷鮮肉,吸引了很多顧客。 大學生的熱情態度,讓很多客人成為回頭客。
就這樣,“贊地利”蔬菜自助市場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我們還是有優勢的:與小商販相比,我們的優勢是樓價實惠、種類多、干凈、不缺斤;與大藥店相比,我們的優勢是價格低、離家近。” 蔬菜商場在幾位大學生的精心幫助下,他逐漸走上正軌,加入金羅集團,經營金羅冷鮮肉。
那段時間,商場每晚的營業額在1000元左右,但扣除成本費用后,他們的利潤非常有限。 “創業初期,我們并沒有做好賺錢的準備,首先要做的是學習、積累經驗,培養客戶群,后來才賺錢。”郭高林說。
隨著業務逐漸走上正軌,郭高林決定擴大規模。 2007年12月,郭高林在鄭東新區開設第一家專賣店。 這家店附近是一個新的居民村,人口有1000戶。 一間只有80平方米的毛坯房,成為郭高林事業的又一個起點。
規模擴大了,適應新環境、員工素質、管理模式、產品質量等問題也蜂擁而至。 “新店開業后,銷售情況并不理想,新店的寂靜,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影響了我們的情緒。更緊的是,我們咬著牙走了過去。” 郭高林說道。
在迎接挑戰的過程中,他們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包括出納制度、招聘和培訓制度、采購制度、倉庫管理制度等。 這些恰好是他們在大學里學到的知識,而這些知識也成為了“贊迪力”發展的基礎。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2wfjd5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