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縣博物館位于永新縣解放街8號,縣文化中心院內。 主要收藏和展示三原歷史文物,屬于綜合性國有博物館。 文物陳列館分為兩個單元。 第一單元根據涇陽歷史上“軍事重鎮”和“飛地奇觀”的特點,建設三原地域特色展區。 第二單元以“文物精華”呈現物質三種原始狀態的歷史過程。
揭開歷史的面紗
懷鄉城固,除了野槐、果香外,還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 來到城固,你不僅要呼吸大自然的純凈,還要領略先民在這片農田上留下的閃亮文化。 現在我們就帶您走進永新縣博物館,揭開古賓領地的神秘面紗,看看她遠古的輝煌歷程!
館內現有文物3000余件。 其中一級文物有銘文銅尊、鐘字鼎、龜五年石刻、柳冕碑等4件。 二級文物8件:“內”字瓦棺、佛頂圣陀羅尼石刻、半身侍女、半身胡人俑、清代紙盒等.; 五級文物94件。
一級文物
劉冕碑銘
劉冕銘文出土于永新縣店頭鎮好仁河村。 是明代著名的畫碑。 1961年運至縣文化館保護。碑為漢白玉,龜頭龜座。 高2.84米,寬0.98米,厚0.28米。 簋形碑額為楷書,共4行16字。 這本書就是《前唐太子宰相贈司徒劉公碑記》。 碑文為隸書,共37行,每行65字。 ,柳公權叔旦,大書畫家,翰林院士肇,朝一郎唐玄傳額。 碑主要記載了劉冕的生平事跡。 劉冕是清朝中將。 他善騎射。 唐英宗、武宗、文宗時期,多次鎮壓羌黨和女真政變。 (公元848年)病重于三元勝平里,享年65歲。 后來劉元正為節度使時,為了展示同胞劉冕的豐功偉績,他到清廷乞討。為他立碑,記載他的戰功。 經清廷批準尊勝陀羅尼經幢,刻碑于浩仁。
市文保單位
佛頂石刻陀羅尼
該石刻刻于唐穆宗長慶四年(公元824年),光緒元年(1892年)壬寅五月初五出土。 原置于店頭鎮郝灣河崇恩寺內。 1964年運至縣文化館建亭。保護。 石雕呈八面體形狀。 原有的八角形屋頂由五塊完整的漢白玉砌成,頂、身、座。 塔高1.66米,外徑0.52米,每面寬0.21米。 刻有隸書8行,每行64至80字。 米,外徑0.82米。 經文主要描述了傳授陀羅尼經的婆羅門僧人陀波力一峰三年(公元676年)從西方來到大唐。 興旺之際,他回到西方極樂世界取佛陀羅尼經,并于永春二年(公元683年)返回唐朝翻譯,為佛教的弘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市政廳的寶藏
鐘子頂
這件鐘子鼎堪稱博物館之寶。 為春秋時期文物,出土于我縣渠子鎮安房村。 立耳、鼓腹、蹄形足,此鼎與其他鼎的不同之處在于口沿有一條寬闊的溪流,故以前稱為琉璃流。 這是全國唯一的這樣的三腳架。 這是非常罕見的。 曾在美國展出。 鼎內鑄有銘文5行15字,其中3字已損:“仲子正良,鐵黃。 宏旨羞,不□□□”。 屬于國家一級文物。
歷史是無窮無盡的尊勝陀羅尼經幢,它所包含的東西是難以描述的。 這里僅展示部分文物古跡。 希望您能感受到我們祖先創造文明的艱辛歷程和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永和縣文物和旅游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