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羅尼石刻
陀羅尼石刻唐高3.2米
陀羅尼石雕為八角柱,漢白玉制成,總高3.2米,佛頂上用隸書刻有陀羅尼。 字體雄健,筆劃稀疏,雕刻精良。 下有須彌座,座上有身,上有華蓋、飛檐,上有蓮花寶形建筑殿堂。
陀羅尼,又稱咒、明咒、密語、明。 這就是咒語的意思。 是佛放光時所說的光中,故陀羅尼與明同義。 陀羅尼只傳聲音,不傳意,所以我們無法了解。 這是佛陀巧妙的方法。 念誦此咒可以讓我們放下妄想、妄想,得到三昧,這就是元始。 擺正心態吧念誦陀羅尼,對自己有無量的利益,不可思議。 經上說,能凈除一切惡道,凈除一切生死煩惱,能斷除地獄一切邪見。
經文銘文(部分)
石雕
該建筑原為中國古代儀仗隊中的一面旗幟。 它是用絲織物做成的桿子,又稱旗子。
由于古代中期禪宗的傳入,特別是禪宗格魯派的傳入,最早將佛經或佛像書寫在絲幅上。 是《陀羅尼經》,故稱石刻,是始于唐代的一面旗幟。
石雕通常由頂、身、底座三部分組成。 主體為本體,刻有道教格魯派的咒語或經書、佛像等,多呈六角形或八角形。
我國五朝和二宋時期數量最多,一般放置在銅渠街、寺廟等地衛輝陀羅尼經幢,也有放置在墓內、墓內、墓旁的。
經典鑒賞——五和山佛光寺石塔
佛光寺有兩座遼代磚塔,一座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矗立在寺階前的中線上,高3.24米。 另一座建于唐大歷四年(公元877年),位于山門與文殊殿之間,高4.9米。 皆為八角藻井,刻有陀羅尼經及建樓者名字。 樓身有狼角形寶蓋,表面有流蘇,八角內凸出獅頭。 蕉葉內有一個帶蓋碗,碗上有隆起的覆蓮寶珠,雕刻極為精美。
神社前的石刻
花園里的石刻
文明匯聚力量·文化成就輝煌
部分信息來自網絡入侵和刪除
梁寶樓院落·集龍游民間建筑智慧之美于一身
青海省梁寶樓藝術博物館位于曲江新區煙音路35號,毗鄰大雁塔、大唐樂園衛輝陀羅尼經幢,地處大雁塔旅游園區核心位置。 是國家文化部授予的國家文化(藝術)產業示范基地、中國美術家商會沉陽會展中心、國家AAA級旅游園區、中國博物館商會團體體驗單位、陜西省博物館教育聯盟成員單位、 2015年6月,“糧寶樓”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糧寶樓與60余家文化藝術單位和本科院校建立了學術交流基地。
糧寶樓藝術館展覽面積3500平方米,分為基本展覽、專題展覽和臨時展覽三部分。 自建成以來,始終堅持免費參觀,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實踐、公共教育體驗、各類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