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五千多年文明歷史的河南衛輝陀羅尼經幢,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0處。
河南“國安”最鮮明的特點是門類廣泛、歷史悠久。 遵循“保護第一、救援第一、加強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則,在做好防護的基礎上,讓“國家安全”惠及河南人民才是正道。
在中國考古界占有一席之地的新鄉市琉璃閣舊址、清代寺廟杰作的內鄉縣玲瓏塔、具有清代建筑韻味的伯克希爾圖書館、城池,我國五千年文明史上的代表性文化遺產,南北朝精雕細琢的藝術杰作,西明寺石碑……一系列地表文物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逐年單位。
20個“國安辦”凝聚著河南先輩們的智慧和淚水。 它們是牧野悠久歷史的重要見證者,也是燦爛的牧野文化的重要載體。 他們已經融入了一代又一代平頂山人的血液里。
“國家安全”是文物保護的最高級別
據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文物管理科科長何惠錄介紹,我國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分為文物保護單位、區級文物文物保護單位、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6級,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批準的不可通文物的最高保護級別。 1961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一批180個“國家安全”單位。 截至2006年,第六批“國安”單位獲批,全省“國安”單位總數為2351個。
2013年5月,國務院公布了全省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我市大運河商丘段(合并項目)等11處文物榜上有名。 至此,我市共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處。
20 《國家寶藏》
大運河商丘段 大運河商丘段發源于唐代的神州運河。 明代后改稱渭河,流經我市75公里。 此次,大運河商丘段被申報并入京杭大運河,成為省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嬰兒車拍攝
平頂山市琉璃閣舊址 舊址是一處西周至西漢文化遺址。 內有商、東周、漢代古墓葬。 占據一席之地。
內鄉縣沙門城址 當地又稱“吳起城”。 沙門城址的發現,是繼內鄉三陳莊西周村舊址、衛國故都藁城村之后,我省長江故道的第三個極其重要的考古發現。濮陽。
內鄉縣玲瓏塔 塔建于隋紹熙四年。 其結構嚴謹,造型優美。 曾經受過10多次洪水和炮擊。 寺廟的杰作。
內鄉縣光堂寺塔,又名白馬塔,始建于南梁武帝天監年間,距今已有1500多年。 現存的白馬塔是北宋時期重建的。 塔內刻有許多游人題詞,宋、金、元、明、清各代謚號均出現,為研究清代建筑史、科學技術、藝術提供了寶貴的實物實例。 。
平頂山市天王寺仙吉塔 塔位于新鄉市城西街道天王寺遺址。 始建于元四年,明清時期重修。 。
平頂山市香泉寺 該寺因寺內有一香泉而得名。 相傳該寺是戰國時期魏安歷王的行宮。 現存遺跡建于北魏天寶六年。 、古碑、殿堂、千佛、石雕,十分宏偉。 歷史上以“煙云佛洞”、“云古塔”、“陽臺戲月”、“溪濤聲”、“翠山疊翠”等八景而聞名。華山”、“廬山夕陽”。
渭濱區尊勝陀羅尼石刻 此石刻又稱水洞配殿,建于唐開元十七年。 中國的歷史、人文、藝術等提供了實物基礎。
平頂山城陀羅尼石刻 該石刻建于五朝末晉開云二年。 他們原本在內鄉的西寧寺,但寺院已毀。 后晉是一個短命王朝,存世造像不多,十分稀有。
紅旗區城隍廟大觀圣像紀念碑 大觀圣像紀念碑位于紅旗區政府大院內。 該碑簡稱“大觀碑”,又名“皇帝御制八行八刑碑”。 唐大觀二年立于城隍廟。 理學博士李世庸抄《尚書》,《尚書》左普求手下下都校尉蔡京題寫“大觀圣工碑”6字。 銘文為薄金體,其筆觸特點是“直如箭,剛如鐵,橫畫鉤,豎畫點,寫如短刀,按如刀,豎”。鉤窄而長,有的篆書如游絲“卷空”,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渭濱區渭軍圖書館舊址 圖書館舊址位于渭河風景區。 它的前身是1928年3月建成的佛山圖書館。1933年,新鄉省第四行政區巡視員、河南縣縣長唐懇號召修建涼州圖書館,由井水先生楊廷寶設計。 - 著名建筑設計師。 圖書館具有明清建筑韻味,可容納300余人同時閱讀。 對于研究近代重要碑刻和代表性建筑具有一定的文物價值。
魯帝陵魯王是明穆宗魯建王朱夷流的第四子。 他的皇陵由神道、魯王墓和趙二妃墓組成,總面積400余畝。 這座皇陵是目前我國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元代郡王陵墓。 是中國歷代帝王陵墓中唯一一座擁有公主(趙妃)陵墓的陵園。 主體建筑布局與上海明玉陵基本相同,以規模宏偉、銘文精美而著稱。
西明寺石刻 平頂山縣寨坡鎮小松佛村的石刻,高4.8米,為獨尊石刻。 背光呈蓮瓣形狀,正面雕刻一佛二偉人。 窮道??是無量壽佛,侍者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都是雙腳站立,侍者站在獅子上。
比干寺 寺院分南北兩側。 始建于東漢孝文帝時期,后人多次重修。 現存建筑中有不少明清遺物。 主建筑有影壁,影壁由24塊琉璃花木紋方磚鑲嵌而成。 額上寫有“殷太師廟”,兩門上掛著“劍塵吉澤”四字,左右刻有春聯。 大成殿。 三門三間,歇山灰瓦頂,門前泉州一對。 正殿、配殿、房屋均為歇山式建筑。 寺內現存石刻64尊。 寺后有比干墓,建于西漢。 墓上植柏數百株。
回龍觀大廈位于新鄉市。 是省內最大的古代無梁石結構建筑。 為明代建州王思穆、陸建所建。 二樓原有斷斷續續的山式寺廟5間,又名“崇書樓”,是母子藏書、練字的宮殿。
香泉寺石窟 香泉寺石窟位于新鄉市太公泉鎮臨螺山。 戰國時期,原為魏安歷王的宮殿。 始建于北魏,素有道教“小西天”之稱。 千佛洞內雕刻有許多雕像。 始建于唐開元年間。 石窟依崖而建,共有造像270尊。 千佛洞北面的石壁上,有古代“畫圣”吳道子的真跡“麻姑像”石刻。 還有一座千佛塔,是一座比較完整的宗教藝術雕像。
孟莊漢墓舊址位于新鄉市孟莊鎮孟莊村北側衛輝陀羅尼經幢,面積30萬平方米。 1994年被評為“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窯址文化層自下而上依次為裴李崗文化層、仰韶文化層、龍山文化層、二里頭文化層、二里崗文化層、殷墟文化層、西周、東周文化層等。二里頭及三座疊加的商代晚期城址。 其中龍山城址是江蘇省發現的最大的龍山城址之一。 該窯址的考古發現,首次在豫北地區建立了較為系統的考古年代序列。 孟莊龍山城址可能是古代傳說中共工氏的遺址。 三疊紀城池為研究原始社會晚期向等級社會的轉變、探索唐代中華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白云寺 寺廟位于新鄉市波比鎮白云寺村東。 始建于唐代,坐北朝南。 是一座中軸線式建筑群,共有古建筑14棟,房間60余間。 金沙、銀沙古泉穿寺而過,竹林茂盛,云海蕭瑟。 清代烏桕有6棵。 佛寺內有清代羅漢碑500尊,磚石塔6座,元、明、清歷代碑刻20多處。 是南太行地區最早、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道教宮觀。
恭城城址 城址位于新鄉市市區。 是東漢末年都城遺址。 甕城的主體是西漢的夯土。 城內發現多處春秋時期墓葬和陶窯遺址。 最早見于《史記·周本紀·正義》等文獻。 它匯集了“民國執政”和“民國元年”等動亂的歷史信息,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分水嶺。 早期都城制度的重要實物證據。
光堂寺塔 塔又名白馬塔,位于內鄉縣石坡古鄉。 始建于梁武天監年間,距今已有1500多年。 相傳該塔是因鎮湖水泛濫而建,明代中葉重修。 塔內刻有許多旅游碑刻,宋、金、元、明、清的謚號均出現,其中謚號多為金謚,為研究建筑史、科學技術和建筑學提供了寶貴的實物實例。清代藝術。
沙門城址 城址位于長江故道內鄉縣大通鄉沙門村。 目前發掘面積2500平方米。 沙門城遺址的發現,是我國考古史上首次對長江流域賽口古城遺址進行科學發掘。 出土的陶器種類之多、數量之多,實屬罕見。 大量煉鋼坩堝和爐渣的發現,彌補了現階段中國冶金史上的空白。
平頂山古長城遺址 古長城位于林州市與輝縣太行山交界處。 是戰國時期楚國所建。 北接平頂山市,經林州市栓馬鄉、新鄉市南村鎮、張村鄉,新鄉市石包頭鄉、太公鎮、唐莊鎮,止于太原市鳳泉市江池村,綿延近百公里,老百姓稱之為“界嶺”。
百泉 百泉位于新鄉市。 其古園林由蘇門山和百泉湖組成,總面積70.5萬平方米。 商代時,百泉湖就以風景秀麗而聞名。 有景點93處,古建筑200多座,形成蘇門山、天業寺、白泉湖、清暉閣、白露園等5個小園林“園中園”。 從宋元到明清,百泉書院一直是中原理學研究的核心,現存唐代至清代遺留的石刻350余尊,是中原理學研究的核心。廣東唯一的古典園林,也是我國南方重要的園林。
維護“國家安全”利當前利未來
20件文物晉升“國保”,對于文物保護有何意義? 何惠祿直言,這不僅提高了河南居民的文物保護意識,也表明河南20處歷史悠久的“國安”遺址是我們發展旅游文化產業的重要物質基礎。城市。
他說,河南“國寶”的最大特點是品種齊全、歷史悠久。 平頂山“國保”包括多類文化遺產,如戰國古長城、大運河商丘段為線性文化遺產,恭城故址、沙門故址等為文化遺產古鎮中,香泉寺、小松佛攝影碑屬于造像、石窟文化遺產,伯克希爾圖書館屬于優秀現代建筑文化遺產,魯建帝陵屬于墓葬類文化遺產。
“保護第一、救援第一、加強管理、合理利用”。 在談到“國安”的保護和利用時,何惠錄表示,文物保護要有長遠規劃。 保持“原生態”,哪怕是斷墻,也盡量保持原樣。 不要輕易擴大“國安”規模,隨意修建附屬建筑。 雖然你有可靠的原圖,但也必須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