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還能在金字塔頂端停留多久? 諾基亞將走向何方? 微軟手機還有潛力嗎?
2002年,諾基亞正式推出第一款Vertu,采用奢華的硬件設計和材質(包括藍寶石鍵盤、貴金屬部件等)。 鍵盤包括 150 個不同的部件。 它最獨特的地方在于它是手工制作的,所有制造都是在英國倫敦郊外的工廠完成的。
為了讓Vertu成為手機界的勞斯萊斯并賣出天價,諾基亞還創造性地推出了一系列與通訊無關的服務,例如私人助理或專屬會員俱樂部服務,并賺取額外的收入。初始免費期后每年收取服務費(通常每年數千美元)。 而且,Vertu一直使用一種操作系統,并采用相對統一但良好的設計,不像諾基亞在大眾手機市場上的混亂。
這個戰略設計是不是有點像蘋果的iPod+或者+App store? 本質上,它們是終端平臺加服務。 巧合的是,蘋果第一款 iPod 幾乎與 Vertu 同時問世。 這也許不是盲貓遇上死老鼠的幸運,因為2001年,諾基亞推出了一個允許用戶下載音樂的網站,而當時,剛剛登上全球移動第一把交椅的諾基亞手機行業兩三年后,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互聯網計劃。
將 Vertu 和 Vertu 放在一起比較還有其他原因:兩者都不以出貨量為首要目標,都采取高端定位,都通過一系列應用或服務提高了競爭門檻——毫無疑問,通過在就這種模式增加其他奢侈品牌的介入和競爭而言,Vertu是成功的,不亞于在其定位領域的成功。
但問題是,十年后,蘋果已經成為英雄,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高科技公司,成為移動互聯網的寵兒,而諾基亞不僅失去了出貨量最大的手機公司的稱號,但也成為評級機構眼中的“垃圾”。 “Vertu 型號并沒有讓諾基亞有任何不同。為什么呢?
首先,Vertu 的目標市場要小得多。 到目前為止,Vertu 的銷量剛剛超過 30 萬臺,而 Vertu 的銷量已超過 2 億臺。 這使得兩種商業模式完全不同:Vertu 進入了奢侈品及相關個人服務領域。 ,這從Vertu作為一款手機從來都不是完美的就可以看出。 實現其價值最大化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品牌延伸,即推出Vertu品牌的其他產品,這樣就可以從每個客戶身上賺到更多的錢。 (但諾基亞沒有這樣做); 未來,它可以采取向更多人賺取更多應用服務費的模式,因為它的用戶基數足夠大。
其次,諾基亞推出Vertu或許并不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而只是2G移動通信時代后來者贏者通吃心態的自發反應。 本質上,它只是想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更多的人銷售更多的手機產品,盡管它在某個時候考慮過讓自己成為互聯網行業的領導者。
第三,商業模式是惰性的。 即使諾基亞真正意識到Vertu+服務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也仍然很難改變其道路。 從1998年諾基亞擊敗摩托羅拉成為第一大手機廠商那天起,它就注定再也回不到以出貨量為特征的商業模式,這進一步使其對運營商的依賴,又怕得罪,因此不敢開發終端平臺。和應用服務像蘋果一樣分開,只能偷偷內置越來越多的應用。 導致操作系統繁瑣,用戶體驗受損。
同樣,為了滿足其不斷增長的出貨量和滿足投資者的增長需求,諾基亞幾乎是貪吃的。 它銷售的手機從幾百元到幾十萬元不等,從普通工人到富人都有。 我不想錯過,這使得它的產品設計多樣化(無論是出于成本還是所謂的用戶需求),而可怕的是這些多樣化的產品沒有統一的操作系統管轄,這讓諾基亞失去了競爭力。它的發貨量。 模式轉向互聯網模式的最后機會——海量用戶是互聯網大多數商業模式建立的基礎。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2wfjd5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