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省政府第118次常務會議決定,我省僅保留269項省級行政審批項目。 這是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轉變政府職能的有力舉措。 是進一步優化全省轉型跨越發展和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環境的有力舉措。 也是切實轉變政府部門工作作風、提高行政效率的有力舉措。 這一數字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啟動以來的一個里程碑。 據初步了解,山西已成為省級行政審批事項最少的省份。
這是自2001年以來我省第11次取消或調整行政審批事項。 省委書記袁純清在省委十屆二中全會上強調,要以監督制約權力為重點,通過頂層設計和源頭治理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行政審批制度體系。建立重大項目跟蹤服務體系,強化誠信風險防控。 清理各類潛規則、地方性法規。 李小鵬省長強調,減少審批項目、優化審批流程、改善審批服務、提高審批效率,是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的必然要求和正義。 此前,我省已先后10次發文取消和調整1521項行政審批事項。 此次清理后,省政府部門審批事項再次成功“瘦身”,全省政務環境和投資環境顯著優化。
簡政放權向群眾顯現成效
項目數量從1860個減少到587個已經是很大的努力了,為什么還要減少呢? 審批項目被取消,審批權喪失,部門權力被削弱。 如何實施有效監管? ……
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察廳廳長、省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馮改鐸表示,這次重大精簡行政審批事項確實來之不易。
2012年初,省政府專門制定印發了《關于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促進政務服務便捷高效的實施意見》,提出原則上,省、市、縣實施的行政審批項目水平應與東部沿海省份的水平和數量保持一致。 大體一致。 然而,設在省監察廳的省審改辦在梳理行政審批事項時卻遇到了許多難以繞開的實質性問題。 比如,有些項目雖然審批頻率較低,但有法律法規建立的基礎。 應該如何精簡? 一些審批項目行政相對人相對集中,可以按行政服務事項處理。 它們應該如何調整? 有些審批項目與省級法規無關。 經濟與社會發展相關性比較密切,但應按照國務院有關要求取消調整; 各審批部門強調管理權因各種原因不能下放,一個項目多次審批如何確定實施主體; ETC。
為消除誤解,省審改辦會同省政府法制辦、省組織辦等部門成立了項目清理工作組。 清理前期認真開展調研活動,為依法清理奠定了基礎。 清理工作開展前后,省審改辦專門召集省廳審批項目實施部門負責人和有關專家,多次召開座談會,廣泛征求各方意見。
根據中央部署,結合我省實際,本次清理重點是投資、社會管理、非行政許可審批三個方面。 同時,我省還提出了取消調整的七項基本原則:一是國務院決定取消和調整的行政審批事項必須取消和調整。 二是取消和調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的事項、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整的事項、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的事項。 三是取消和調整一切可以實行事后監管的事項和間接管理方式。 四是取消違反行政許可法規定以部門規章、文件等形式設定的行政審批事項。 五是省、市、縣三級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實施的事項。 為了減輕行政相對人的負擔,管理層級被分散。 六是調整國家部委審批事項的審批權限。 七是調整行政機關內部依據法律法規規定但長期未實施的審批事項,其適用范圍有所調整。
此次清理的省級行政審批項目共涉及45個部門593項,其中行政許可項目537項,非行政許可項目56項。 清理組分階段與45個省級審批部門進行了三輪面對面溝通協商。 雙方多次進行談判,但遇到很多困難。 每輪溝通中,都有省政府經濟職能部門審批部門的20余名負責同志參加,并與省審改辦的同志進行了激烈的爭論,強調了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審批項目……這樣的情況比全部都好。 連日來,省審改辦的同志經常忙到深夜。 經過三輪反復協商,各部門終于統一了思路。 省審改辦與省有關部門簽署取消、調整和保留行政審批項目確認書。
2012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于第六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后,我省積極協調整理涉及28個審批部門的105個審批項目。 省審改辦再次聯系省有關部門進行了第四輪磋商。
最終,經過這次精簡,我省保留的省級行政審批項目減少到269項。全省范圍內的審批制度改革也取得了明顯成效:各市行政審批項目數審批事項在100至150個之間,2個城市的審批事項減少至90個左右。
流程再造提升效率
“行政審批流程越來越規范、透明,辦理手續的時間越來越短,我們也越來越省心?!?用了不到兩周的時間就幫公司辦完了土地使用規劃許可證,太原一家房地產公司專門辦理各種審批手續的部門負責人對目前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非常滿意。 放在以前,要么是資料不全,要么是手續不全,一拖就是好幾個月,有時幾個部門互相拉鋸。
政府的減重總是有限度的。 當重量無法再承受時,就會進行“整形”。 減員就是放權,“整形”就是優化流程、重新設計審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建設高效政府。
省委常委、副省長高建民強調,要積極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努力創新行政審批服務方式,切實加強行政審批監督約束行政審批權的運作。
太原市的情況就是如此。 從制度突破入手,強化“兩集中兩地”改革,實行“一進一出”和現場審批服務,精簡壓縮每件事項的審批程序和時限,保留168個審批事項的審批步驟總數由原來的1139個減少到847個,減少25.6%; 辦理時限由原來的2804個工作日減少到1850個工作日,減少954個工作日,減少34.2%。
省審改辦著力規范審批行為。 按照“一卡一圖”原則,優化保留省級行政審批項目流程,完善各項審批的設置依據、實施部門、辦理環節項目。 、辦理時限等內容,項目明確、內容全面、流程清晰、通俗易懂,有效減少審批過程中的隨意性和自由裁量權。 將審批流程嚴格控制在“受理、審查、批準、辦結”四個環節內,簡化審批流程。 目前,《山西省省級行政審批項目辦理指南》已編制完成并向社會公開。
省交通運輸廳實行一處對外、一站式服務,積極推廣網上受理,使交通運輸行政審批更加方便、快捷、高效、規范、規范。 省發展改革委還積極創新行政審批服務方式,對確實需要保留的七項審批事項一一進行了梳理,依法進一步簡化和規范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限,優化審批流程。 納入年度投資計劃的省級投資,當年6月底前應釋放80%,10月底前應全部釋放。
在省級相關審批部門的努力下,省級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完成流程再造,審批時限比原來平均縮短30%。
陽光標準誠信
去年5月至9月,開展了為期4個月的專項整治。 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構聯合查處利用決策權、審批權、執法權、監督權謀取私利的典型案件。 共辦理案件995件,處理違紀干部1267人,其中縣處級干部36人。
為什么短短四個月內就有這么多公職人員被調查? 因為他們手中的權力缺乏有效的監督。 政府減肥瘦身之后,我們還應該做什么? 要把權力放在陽光下,加強權力運行監管,不斷推動政務服務規范有序。
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李兆前要求,按照加強權力監督、確保權力正確行使的要求,重點監控行政審批全流程健全誠信風險防控體系。
大同市擴大行政審批權監管范圍,對全部行政權力進行清理審查,統一分類編碼,尋找法律依據,明確實施主體,最終確認行政處罰4343件,行政處罰129件。強制措施、行政征收等92項被保留并登記。 管理890項服務,編制發布統一職責目錄,建立可控動態管理機制。 同時出臺《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行使暫行規定》,規范全市4343項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基準、范圍、類型和幅度,壓縮自由裁量空間,細化自由裁量權基準,并降低行政成本。 懲罰的任意性。
省食藥監局大力強化制度約束和內部監督,認真落實崗位職責、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超時默許、責任追究等行政審批管理制度,落實在線審批、動態監控,確保陽光運營行政審批、公開透明、接受監督。
為強化監管,目前預留實施的269個省級行政審批項目的監管工作已納入省懲防系統信息網電子監管平臺。 我省行政審批電子監管系統已運行三年。 從實踐效果看,完全有能力對行政審批相關行為進行實時監管、程序監管、時限監管、綜合監管、異常監管、收費監管、投訴監管、預警糾正等。 解決了傳統審批模式信息不透明、流程繁瑣、時間過長等問題,有效規范行政審批權限。 今年全省懲防系統信息網二期還將整合績效投訴、標桿企業標桿項目信息、擴權縣信息等平臺,搭建紀檢監察信息公開平臺,構建行政權力運行監察督查制度、公共資金監督制度、作風投訴制度等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2wfjd5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