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玉的眷戀,不僅是因為它的溫柔、美麗,更來自于中國悠久燦爛的玉文化對中國人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 玉是天地滋養的靈物。 它不僅用作首飾、擺件、裝飾品,還用于保健、健身。
新石器時代凌家灘文化玉勺,長16.5厘米
商周戰漢時期的玉文化是從禮玉到德玉的過程。 隋唐時期,社會逐漸穩定。 隨著文化的繁榮,玉石的發展也達到了頂峰,并逐漸流傳到民間。 唐宋時期,玉與人們的關系十分密切。 玉不僅被欣賞、被利用,還開始被玩弄。 從此,便有了“人養玉,玉養人”之說。 于是,玉器逐漸開始流行于民間,不再為統治階級的祭祀服務。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青痕多斯坦鑲嵌寶石玉劍柄
唐
唐宋時期的玉器不再僅僅迎合禮教文化的要求,更多的是滿足世俗文化的需要。 出現了許多既具有欣賞功能又增添裝飾美感的作品。 唐朝是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西域的玉石大量進入內地。 因此,唐代的玉料主要是和田綠玉和白玉。
唐獅圖案腰帶
當時不僅生產數量大,而且質量上乘,制作精良。 還專營玉器飾品,如金、銀、銅等金屬鑲嵌玉石制成的玉臺階、玉臂環等。
歌曲
唐代的文化風格熱情奔放,宋代的文化風格細膩婉約,但都賦予了玉文化新的變化和特點。 那時玉的工藝更加精湛,社會用途更加廣泛,玉的題材更加豐富,生活中的事物都變成了精美的玉。 宋朝是一個生活質量非常高的時代。 當時的玉匠們藝術創作沒有任何限制,可以在玉石上雕刻出一只小狗,栩栩如生。
官府博物館藏宋玉狗
狗雖然在豬、牛、羊、馬、雞、狗六畜中排名最后,但在古代農業社會中卻占有重要地位。 狗的形象歷代都有塑造,而宋代的玉狗姿勢平和,匍匐在地上,雙爪舉起,意在討人喜歡,典型的可愛姿勢。 通過玉狗,我們還可以看到宋代人民對和平、和諧生活的美好愿望。
宋玉露 上海博物館藏
玉養人
相傳李唐有一位著名歌手龐三娘。 加上她的歌聲和舞姿,年近五十卻有著少女模樣的她,成為當時人們熱議的話題。 有人好心人偷偷將她的美容產品公開,大家才發現其中添加了玉石。 從此,玉石的美容功效不脛而走,但沒有提及玉石如何美容,無論是內服還是外用。
清乾隆 白玉葫蘆式煙瓶
德齡公主所著的《玉香飄渺錄》中,慈禧太后的獨家美容秘訣中還包括玉石美容。 慈禧太后每天都會在皮膚上摩擦、摩擦、滾動一把玉尺,而玉尺就是用玉石制成的一根又短又粗的圓形玉柱。 據記載,清代妃嬪所用的平安車上也使用過這種玉石。
清宮藏白玉推胸器,故宮博物院藏
在古人眼里,玉養人,不僅因為它可以美容,還因為它可以調節人的氣血。 著名醫學詞典《本草綱目》記載,特玉有清熱解毒、潤燥生肌、活血通絡、醒腦等功效。 甚至古書上也有記載,用玉石做枕頭可以增加大腦智力。 中國古代的長壽皇帝都長期使用玉枕。
這樣的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其實,玉歸根結底還是一塊石頭。 軟玉,以和田玉為代表,其礦物學名稱為透閃石、陽起石。 以硬玉為代表的硬玉是一系列以方鈉石為主的集合體。
是的,這些冰冷的礦物名字,才是溫玉的真面目。 即使是任何細小、堅硬、有光澤、略帶透明的石頭都可以統稱為玉石。 因此,從科學理論上講,無論你戴得多么好,玉石都不能吸收你體內的任何有害物質。
玉養氣
千百年來古人為何對玉如此癡迷? 因為玉有五德:潤澤溫潤是仁德,能見度是仁德,遠言是智德,不屈不撓是勇德,銳利而誠實而不技巧,是誠實的美德。 玉養人,不是滋補身體,而是滋補精神。
氣韻是隱藏在客觀物質背后、無法用感官感知的人類靈魂。 “氣”是指自然宇宙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韻”是指人、事、物的某種情緒。
古人以玉來律己,隨身攜帶的玉器時刻提醒自己“仁、義、智、勇、富”,要做一個有德有魂的君子。 因此,佩玉出行的人,無論性別、年齡,往往給人一種干凈、脫俗、隨意、優雅的風范。
關鍵詞:
請選擇您閱讀本文時的感受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2wfjd5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