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一下下圖中“玉”字的甲骨文:看上去就像是用繩子把玉石串起來一樣。
我們看看甲骨文,看看玉石是如何用繩子串起來的。
玉,石之美。 這個說法說得很清楚了。 所謂“玉”,就是美麗的石頭。 現代我們稱之為“玉”、“美玉”。
至于古人為什么要把“玉”串在一起呢?
我想,從古人的角度來看,當時可能沒有任何其他的手工藝品,都是純自然的東西。 因此,能夠稱之為“美”的東西一定不多,而這些自然形成的東西玉就是最好的代表。
所以他們把玉串起來當裝飾品也就不足為奇了!
許慎在解釋中說,玉有“五德”,即:仁、義、智、勇、清。
你可以看一下。 這些品質正是君子所具備的,所以古人用“溫潤如玉”來形容君子。
我們讀《道德經》就知道,老子說“水”有七德,這里也講“玉”有五德。 這很有趣。 當然,這個“道德論”并不是許慎發明的。 我們讀四書五經就能找到一些線索。
從這個詞的解釋中,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么古人經常在腰間掛一個玉佩。
玉本身就有裝飾的意義,再加上它美麗的性格,更值得追求修身之人佩戴。
古人云:“君子無故,玉佩不離身”。
我們來說說下一個字“進”
《說文》的解釋是這樣的:金玉,美玉。
下一個“玉”字緊隨其后,其解釋也是這句話:金玉,美玉。
這兩個詞都是形容“美玉”的。
我知道,當你讀到這兩個字的時候,你是不是立刻就想到了三國中的一個人物?
是的,這個人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周瑜和東吳刺史周公瑾。 通過這兩個詞的解釋,我們是不是又發現了另一個小秘密呢?
古人的“名”和“字”都是相關的,不能隨便挑兩個。 “名”與“字”一致或具有互補關系。
比如周瑜,名公瑾(喻、晉)。 黃蓋,字為拱衛(蓋、蓋)。 諸葛亮,字孔明(亮、明)。
又如我們偉大的孔子,名孔丘,字仲尼。 在孔子的故里曲阜,有一座山,名叫“尼山”。 尼山石也是名石。 它非常漂亮,非常適合制作印章。
當我們看“丘”和“尼”時,它們都是“山”的意思,對吧?
這只是一個小例子。 你可以多找幾個古人的“名字”和“人物”來研究和比較。 我相信你一定會有所收獲。
讓我們繼續下一個詞:球
對于這個詞,我們得看書上的注釋。 首先,它說“球”是玉擊打的聲音。
從玉,求聲。 從這句話我們判斷它是一個形聲字。
注釋中還有這樣一句話:孔子見南子,其玉聲光輝。
這里為什么要提到“孔子會見南子”的事情呢? 讀過《論語》的同學應該都知道這個故事。
這里,我們先說說“璆”和“球”兩個字。 在古代,這兩個詞很常見,所以這里提這句話。 “璆”也有“美麗的玉石”之意。 因此,“球”可以表示“聲音”或“美麗的玉石”。
我們再八卦一下孔子和南子。
《子見難子》是《論語·用也》中一段話的開頭。 孔子周游列國時來到了衛國。 當時衛國的實際掌權者是衛靈公的妻子南子。
南子雖然風姿綽約,名聲不好,但她很欽佩孔子的能力和品德。 當她得知孔子來時,恭敬地邀請孔子來見她,于是就有了“子遇南子”這一段話。
原文是:子見到南子時,子路什么話也沒有說(高興)。 孔子說:“不服者,天將厭惡!天將厭惡!”
孔子被迫對子路的話發誓,這大概是唯一一次。 孔子說:不該做的事我就沒有做,否則上帝會恨我的。
結論:
本講,通過對“于”字的解讀,我們可以更多地了解“于”字旁邊(即“王”字旁邊)的字,知道它們都與“”有關。美玉”,從形、聲、意三個方面來分析,未來肯定還會有更多“美的東西”問世。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2wfjd5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