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之美從何而來? 優美的環境、詩意的生活、和諧的鄰里氛圍、獨特的社區文化。 春暖花開,花園里老人唱著昆曲; 媽媽們一邊看著孩子們在小廣場上玩耍,一邊聊著家事。 年輕人正在幫助年長的鄰居提水到家門口……社區生活的美麗在于你周圍的美麗; 最美的社會是你我的美麗。 豐富多彩的社區生活體現了街巷的人文內涵。
鄰里節打破城市冷漠
“人這一生能成為鄰居,需要多大的緣分?” 昆明市五華區翠湖社區的張大爺參加了第四屆鄰里節。 老人喜歡看大家一起開心、熱鬧地參加活動。
張叔相信很多人都和他一樣重視感情。 他希望鄰居們能夠像朋友和親戚一樣和睦相處。 沒事的時候大家可以一起聊天,有事的時候大家可以互相幫助。 但隨著高樓越來越多,鄰居之間的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冷漠。 大家見面都很難,見面也不說話,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2009年,五華區民政局、華山街道辦事處在全省率先試行“鄰里節”,旨在弘揚睦鄰友好精神,構建新型鄰里關系,推動和諧社會建設。 “鄰里節”以各社區為主角,家門口認養樹木、鮮花,150戶家庭結對幫扶,手工編織服裝比賽,鄰居互送賀卡,數百戶家庭的宴會。
獨居在翠湖西路社區的李奶奶一度被認為是鄰居眼中的“怪人”:她從不跟鄰居打招呼,更不用說參加社區活動了。 社區工作人員多次上門動員李奶奶走出家門參加活動,但都遭到拒絕。 直到第三屆,李奶奶才終于被動員起來參加“百家宴”的比賽。 讓她驚訝的是,她做了一桌子菜并邀請鄰居來品嘗。 笑聲中,老人感嘆道:“大家一起玩才好!”
如今,“歡樂五華、和諧鄰里節”已持續四年。 社區居民見證了鄰里節從無到有、大到大的過程。 一年一度的鄰里節,成了人人津津樂道的喜事:教外國朋友玩昆明老游戲,收到社區精心制作的“暖心卡”,翠湖社區建立了“道德銀行”……四年來,鄰里節各項活動不斷創新。 通過為人民搭建舞臺,居民、商戶、公共單位共同努力建設美麗社區。
龍泉民居文化氛圍濃厚
云達龍泉小區的居民大部分是云南大學的教職員工,文化人士也不少。 業主委員會和物業公司確定了創建“文化社區”的目標,用文化營造氛圍、凝聚人心、提升品質。 為此,社區辦有社區報紙《龍泉園》,以“報道社區發展動態,反映社情民意”為宗旨。 每月派發一期到家家戶戶,成為“社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社區還與昆明市圖書館共同運營閱覽室; 此外,社區還成立了藝術團、武術隊、文體活動中心。 假期期間,社區業主委員會與物業公司聯合舉辦書畫攝影展,在業主中舉辦文藝演出,豐富業主特別是老年人的業余生活,讓他們他們的精神生活得到安慰和豐富。
“美麗中國”是由“美麗社區”組成的。 截至去年底,云南省共有社區委員4543人,社區志愿者近18萬人,一批具有專業知識的兼職人員走進社區,發揮法律援助、心理咨詢、社區矯正等作用、藥物管制和艾滋病預防。 發揮積極作用。 全省涌現出12??個國家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單位、44個國家綜合減災示范社區、50個省級和諧社區示范社區。 具有云南特色的社區服務管理模式對于維護邊疆地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基礎性作用日益凸顯。
羅南江、鄧建華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2wfjd5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