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玉在藝術家尤其是玉雕大師眼中是有生命的。 他們從中看到了生命,看到了中華文化的偉大智慧,在山河中感受到了宇宙大地的博大,體會到了傳承千年的中華文化精髓。 究其因果,玉是石之美,如何表現美需要意境,由此引發了對玉雕意境的討論。
對于中國玉雕所展現的藝術內涵,我們從形神并重、靈動有趣、含蓄隱忍、小見大、大拙、虛實結合八個方面進行簡要闡述。真實、和諧之美,以藝達道。 。 這些特點的融合,才能形成完美的意境,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
01身體與精神
玉雕藝術是中國藝術門類之一,在表現形式上追求異乎尋常的神韻。 在玉雕作品中,有一種“不似似”,既不具象,也不抽象,游走于有與無之間,兼顧形式與精神。 以精神駕馭形式,以意交融形式,以精神結合,甚至以精神超越形式,這才是當代玉雕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中應該做到的。
朱仁尊水晶觀音
只有形神兼備的玉雕,才有巨大的穿透力,才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玉雕藝術要講究超越形似的神韻。 這不僅僅是雕刻技藝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玉雕者的精神狀態。 在創作過程中,并不是簡單地利用原材料的特性或精湛的工藝,而是要表達一種生活境界,一種形神兼備的意境。
02智能樂趣
在玉雕創作中,表現出靈動之趣,在原石上雕刻出意味深長的線條。 玉雕藝術將其轉化為藝術創作的具體形式。 在寂靜中尋求靈動,從常態中溢出,狂舞,追求生命的清澈流動。 總之,靜處是動,動處是靜; 動靜變化,達到生命最流暢的呈現。
劉其良一風之金珠
玉雕是靜態的。 如果它們是靜態的,它們就會變得遲緩。 如果他們遲鈍,他們就會毫無生氣。 如果它們沒有生命力,它們就沒有魅力。 靜止并不是藝術追求的目標。 藝術形式需要有動感。 在玉雕創作中,我們追求寧靜中靈動的節奏,不斷變化、動人。 玉雕人正在激活自己沉睡的靈魂,激活自己的創作工具,進而實現超越和超越。
03 含蓄隱忍
東方民族講究含蓄、隱忍的審美觀念。 我們民族的特點就有這樣的特點。 我們說話委婉,強調修養。 形象之外的內涵才是人們追求的目標。 美的表達應該是表面不張揚的創造。 縱觀我國玉雕藝術之美,總有一種曲徑通幽之感。
李俊杰的作品
中國玉雕藝術通過委婉的溝通產生優雅的美感,使作品本身激起一種張力,營造出回響的空間,展現出豐富的藝術內涵。 含蓄、隱忍的內涵在作品中體現出來,勝過外在的力量; 美在曲徑通幽,勝過直白的美。
04 以小見大
中國人有這樣的觀點: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國。 它說明了中國人以小見大的智慧,體現了東方美學的一點,對于素來有“山水”之稱的玉雕更是如此。 大至數米高的山脈,小至數厘米的玉匾,都是這一觀點的體現。
龐然玉牌
在玉雕創作中,一般遵循以小見大的原則。 在狹小的設計空間里,海納百川,容天下。 尤其是山子玉雕,通過其獨特的設計,讓欣賞者在山水的引導下體驗到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從而表達了山子的靈魂。 玉雕山子可以說是自然界的縮小版。 這是一個遵循自然、表達場景的小世界。 沒有這樣的場景表達,就沒有從小到大的轉化機制。
05 既聰明又笨拙
玉雕的設計多方面借鑒了中國書畫的元素,并受到書畫文化內涵的影響。 在一些題材和內容上,奉行“外干內滑,淡實厚重”的原則。 用枯樹、怪石等腐朽的意象來表達深刻的丑中求美、怪中求理、荒誕中求通的道理。 它還蘊含著一個深刻的哲學真理:天真就是聰明,聰明變成天真,平淡就是現實,人生低谷孕育希望。
楊曦作品欣賞:銀杏系列
在玉雕藝術家眼里,他們汲取傳統文化的精髓,在枯木中見春,在奇石中見美,在迷茫中聞香; 以巧追巧,不顯巧,以拙見巧,則大巧。
06 虛實結合
在欣賞玉雕的時候,我們常常用虛實結合來形容,而虛實結合是中國美學中的一個重要范疇。 虛擬與現實結合,虛擬中有現實,現實中有虛擬。 在虛與實之間,中國藝術更注重虛,因為實源于虛,想象是空靈的,本來就是現實的,空靈清晰才有現實之美。
蘇州玉雕工匠盧偉在“惜玉堂”欣賞玉雕藝術
玉雕的空靈,并不是指圖案簡單、形象空洞,而是指玉雕空靈,有靈氣流淌。 關鍵不在于雕刻的圖像數量,而在于藝術家獨特的靈性。 動中求動,不如靜中求動,實中求景,不如空中求景。 虛擬與真實結合在一起,構造出一個想象的空間,從而做到景中有景,景外有像。 欣賞這類玉雕作品就像身臨其境,慢慢融入這個美妙的虛擬現實世界,你會發現其中有一種令人著迷的美感。
07和諧之美
和諧之美主要體現在構圖上。 合理的布局、獨特的設計將呈現出和諧優美的作品。 真正的和諧之美,是從表面形式落入造物者內心的和諧。 玉雕作品通過藝術形式展現和諧之美,即情景交融。 中國傳統美學認為,景物的統一就是和諧。
劉曉波的作品
在玉雕創作中,我們可以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利用自然界一切可以利用的元素,在玉雕作品中展現出來。 我們可以忘記利益,掙脫束縛,進入一個新的世界,這會產生強烈的心靈震撼和感受。 前所未有的體驗,一種深入心脾的喜悅。 只有這樣的狀態,才能產生優秀的作品,而不僅僅是模仿和重復。
08 以藝術走路
中國古代有“藝以達道”之說。 術只是實現“道”的媒介、手段、工具。 一切藝術形式都必須超越“技”,走向“道”。 玉雕藝術已經傳承了數千年。 因為它有內在的內涵和特殊的寄托,棲息于創造者的靈魂之中,蘊含著中華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精髓,所以能夠歷久彌新。
玉雕的造型會讓你立刻平靜下來——禪意!
玉雕藝術家將自己的思想傳遞給云水、傳遞給山林、傳遞給藝術,用藝術傳遞真情,完成他的心靈之旅。 用事物表達自己的志向,徜徉在藝術之中,并在其中獲得一種道德上的滿足。 玉文化中的這種觀點,迎合了古語“君子溫潤如玉”。 玉雕藝術是美德的體現。
關鍵詞:
請選擇您閱讀本文時的感受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2wfjd5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