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歌只有在天上才能聽到,在人間能聽到多少次?” 文人對于高雅的事物有著非常高的追求。 自古以來,玉就有厚德載物、君子之意,因此文人墨客對玉極為青睞。
【古之君子必戴玉】
徐暢猛《木風派》
《禮記·山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由離玉”。 《詩》曰:“思君子,溫如玉,故君子可貴。”
可見此時古人已將佩玉等人的精神世界、行為舉止和道德修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徐長猛《靠山》
“瑤天圣農何在,聽云鶴聽,玉佩叮咚。” 玉承載著天地之靈氣,體現著人性的美德,代表著歷久彌新、引人深思的文人品味,是歷代文人墨客不可或缺的配飾。
北平玉體現了當時貴族、文人雅士視玉為高貴、驕傲的審美意識。
【無需紅袖添香】
楊菊清《冥想》
儒家賦予玉的各種傳統道德觀念不僅對后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且與中國古代文人結下了不解之緣。 一千多年來的研究氛圍,從來沒有忽視過任何一個小裝置。
楊菊清《荷韻》
那些質地溫暖、工藝精湛的筆洗、水碗、筆筒、鎮紙等。 既實用又可以隨時把玩欣賞,充滿文人情趣。 至此,書房已無需紅袖添香。
【書中有美如玉】
玉賦予天地之靈氣,承載君子之德。 自古以來,它就與中國文學有著密切的關系。 玉出現在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中。
游高軒《荷韻》
例如,《詩經》中就說“他留下的兒子,將是我所仰慕的”。 比如曹雪芹的《紅樓夢》:一塊美玉,一首紅樓歌。 分離與團聚的悲歡離合,將永遠持續下去。
尤高軒作品《存有余年》
玉中有德,有濃濃的書香,它陶冶、凈化了世人的心靈,也培養了文人圣賢的高雅情懷。
關鍵詞:
請選擇您閱讀本文時的感受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2wfjd5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