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寶文玩及翡翠等行業,“撿漏”現象普遍存在,即消費者能以低于市價的價格買到品質上乘或者稀有的物品。盡管古董文玩交易市場時常會有此類商機,然而現今這個時代同類的機會已經寥寥無幾;消費者與商家尋找達到完美性價比的商品難如登天。舉實例來說明,有人花費3000元購得一條由108顆直徑6毫米鳳眼菩提串連成的手串。據了解,該手串在市場上的標準售價大約在2萬元左右。當事人得意洋洋地認為自己賺翻了,然而朋友卻告誡他如今文玩市場魚龍混雜,小心摻假的風險。最后這位先生只得請專人鑒定,誰知鑒定結果讓人大跌眼鏡——該手串居然是酸棗核制作的仿品。因此,人們所謂的“撿漏”實際上常常富有了諷刺與悲喜劇意味。故事的結局不言自明,那位先生終究花費了3000元買了個假貨。
文玩圈中的“假漏”
在當前文玩市場低迷之際,懷緬往昔撿漏事跡,以滿足內心對撿漏成功的渴望顯得至關重要。例如北京的陳先生,2014年經友人指點,僅付出五百元便購得新疆和田玉籽料,內側刻有生動漢代韻味的作品,質地細膩潤澤至極,堪稱雕刻最佳之作。即便對玉石涉獵不深,但商人們對其精準評估,預計價值高達十余萬元,無疑讓陳先生收獲意外驚喜,見證了撿漏的實用價值。
從1.8萬到380萬:纏絲南紅朱雀鈕寶璽傳奇
中國本土藝術品2016年第一版的稀有作品“西冷拍賣會”上,一枚十分罕見并具有未知年代的纏絲南紅朱雀印璽僅以1.8萬人民幣成交,而商業拍賣行保利于次年的春季拍賣會上,同款的另一件佳作'叢云'卻實現了天價般的轉換,最終以380萬人民幣的價格成交,堪稱前所未有的瑰麗奇觀。那么,這方小小的印章為何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能令眾多的富豪們慷慨解囊,全力以赴地投入高達380萬的資金采購呢?
老高與昌化雞血石
自2007年撤離機床產業后,高先生專注于藝術品投資領域,然而假貨的問題始終困擾著他,直至2008年8月,他在古董市場發掘了一塊重達5500克拉的昌化雞血石。次日下午,他按照正規拍賣行的預先鑒定意見,親自將此石交由專家評估,專家現場給出了50萬元的價格,但遭到了拒絕。不久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兼全能文博鑒賞家宋海正式為該石做出鑒定,證實它屬于民國時期的珍貴文物,市場價值預估在200萬元至300萬元人民幣之間。
杭先生與鄭板橋“瘦竹”
經過好友推薦,揚州藏家杭先生在東北地區收購了鄭板橋名畫《瘦竹圖》。然而經鑒識得知,該畫作實為仿制品,總價近四十萬元。令人震驚的是,作為禮物贈與杭先生的另一幅山水畫亦屬真品,且為故宮博物院珍貴文物,目前市值高達一千五百萬至兩千萬元人民幣。
秦先生與清代佛教用品
在公元2005年的那場北京拍賣會上,一件清朝末期的皇宮黃絲僧袍首次露面,標價高達八萬人民幣,但最終未能成功交易。一年后的同一時間,秦姓商人終于購得這件標的物,付出九萬人民幣。然而,在包裝過程中,人們發現了隱藏其中的另一件更為珍貴的文物——清代用于皇家宗教祭典和葬禮的神奇道具"梭織陀羅尼經被",這無疑讓人瞠目結舌。到了公元2011年8月,這個傳奇仍未結束,這個無價之寶最后以7.2億人民幣的天價成交,震撼全球。
結語
審慎考慮是否參與此商業趨勢。重視機會同時提高警惕,謹防偽劣產品以低價誘騙誤以為珍品。歷史經驗告誡,如帕金斯所制造的多拉A夢手工藝品曾經在潘家園現身。文玩市場雖有潛力,但需具備洞察及耐心等待時機,因其蘊含高度技巧性。請問您是否有相似經歷可供分享?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2wfjd5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