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木結構的鐘架,高二點七三米,全長十點八三米,呈曲尺形置放。鐘架長方木的橫梁上涂有黑漆彩繪花紋,兩端的青銅套上雕刻著各種龍、鳥、花的裝飾,形象生動,精美異常。橫梁由六個青銅佩劍武士和一些銅木立柱支托,各組編鐘依大小次序排列,形成一幅精彩絕倫的圖案。如果不是親眼見,誰也不會相信,這個鐘架承受著三千五百公斤重的青銅編鐘,經過兩千四百多年的歲月,至今還挺然屹立!
多年以來,中外學者、專家都認為我國古代只有五音階結構,似乎已成了定論。編鐘的出土,則從根本上推翻了這一定論,證實了我國至少在公元前五世紀就有與現代完全相同的七音階結構。這個重大發現震憾了世界,中外音樂界莫不認為這是世界上的奇跡,在國際上享有盛名的美國小提琴家美紐因來我國訪問時,看到編鐘,贊不絕口。他說,古代希臘的木制樂器,由于年代久遠,早已腐朽,無從查考了。公元前留下來的樂器,只有中國的編鐘,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具有十二個半音的樂器。因此,編鐘的出土,宜告了世界音樂史必須重寫。
上海,北京,廣州,深圳,蘇州,天津,重慶,成都,杭州,武漢,南京,長沙,天津,青島,無錫,寧波,大連,沈陽,哈爾濱,南通,嘉興,福州,濟南,廈門,昆明,鄭州,珠海,合肥,南昌,臺州,湖州,揚州,常州,鎮江,泰州,金華,舟山,溫州,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