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古建筑柱墩石墩柱礎石樣式有哪些
要想制作柱墩石注意以下幾點: 1、了解柱墩石文化背景,柱礎石從原始的形態隨著歷史的前進和社會的進步而不斷地演變過程,以及各時期的文化、技術對柱墩石產生的影響等內容。 2、柱礎石造型及美學特征,結合柱墩石圖片樣式,了解各種柱礎造型式樣、雕刻工藝、裝飾紋樣的類別及其美學特色。 3、柱墩石的功能與形制,了解柱墩石的各種使用功能及其結構、規格和制作工序,解釋柱礎使用功能上的科學性。 4、柱礎石的藝術與地域性表達,知道造成柱墩石南北差異的因素,通過對柱礎柱式與西方柱礎柱式的聯系比較,探討中西建筑的異同之處。 5、柱礎石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演繹,通過項目實踐,對柱礎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生存空間做了合理的分析。

龍穿牡丹畫面的柱墩石具有華貴的氣質,周圍開滿牡丹,龍在花中上騰下躍,有風馳電掣的動勢和速度感。明代嘉靖年款墩石的福祿畫面、袍袱角內以彩帶與祥云圍繞的畫面,以及成化款墩石正、側面陰線刻花卉紋,都造型準確,變化轉折流暢,突出了時代風格。

如意柱頂石圖片樣式圖片尺寸設計
如意柱頂石圖片樣式下部為六棱形支腿底座,從側面可以看出下部底座為中空有內柱的造型,這一特點使得底部造型更加立體美觀。內柱直徑為4cm。底座的上部有一圈蓮花造型的裝飾,像裙擺一樣,為整個柱礎石增加了層次感。每條支腿的造型為“S”型,造型美觀生動,支腿末端卷起,為如意造型寓意吉祥。
小結:柱墩石結構作為重要的建筑構件,歷史悠久,不僅具有結構承重功能,不同時期柱墩石樣式的裝飾體系又能體現時代的藝術特色,所以柱墩石裝飾藝術是建筑美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的柱式樣式,比如古建筑民間和官方柱墩石其結構和裝飾形態有著非常大的差異,如在民間雕刻里常用的柱墩石一般雕刻花鳥等浮雕,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松、竹、梅是“歲寒三友”,蓮花因出于污泥而不染,有“花之君子”之稱,也是柱墩石常用題材,民間柱墩石的梅、蘭、竹、菊紋樣,體現了主人對儒家美學的鐘愛,柱墩石廠家依據主人的意愿,以梅、蘭、竹、菊、松為題材進行創作,所體現出的是常氏主人對德性和人品的不懈追求。
作者:歐陽廣彬
敬業的牌坊牌樓雕刻廠家,我們專注、用心制作,追求........
版權屬于: (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12301688.com)版權所有。
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本文來自: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archives/3270
要想制作柱墩石注意以下幾點: 1、了解柱墩石文化背景,柱礎石從原始的形態隨著歷史的前進和社會的進步而不斷地演變過程,以及各時期的文化、技術對柱墩石產生的影響等內容。 2、柱礎石造型及美學特征,結合柱墩石圖片樣式,了解各種柱礎造型式樣、雕刻工藝、裝飾紋樣的類別及其美學特色。 3、柱墩石的功能與形制,了解柱墩石的各種使用功能及其結構、規格和制作工序,解釋柱礎使用功能上的科學性。 4、柱礎石的藝術與地域性表達,知道造成柱墩石南北差異的因素,通過對柱礎柱式與西方柱礎柱式的聯系比較,探討中西建筑的異同之處。 5、柱礎石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演繹,通過項目實踐,對柱礎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生存空間做了合理的分析。

龍穿牡丹畫面的柱墩石具有華貴的氣質,周圍開滿牡丹,龍在花中上騰下躍,有風馳電掣的動勢和速度感。明代嘉靖年款墩石的福祿畫面、袍袱角內以彩帶與祥云圍繞的畫面,以及成化款墩石正、側面陰線刻花卉紋,都造型準確,變化轉折流暢,突出了時代風格。

如意柱頂石圖片樣式圖片尺寸設計
如意柱頂石圖片樣式下部為六棱形支腿底座,從側面可以看出下部底座為中空有內柱的造型,這一特點使得底部造型更加立體美觀。內柱直徑為4cm。底座的上部有一圈蓮花造型的裝飾,像裙擺一樣,為整個柱礎石增加了層次感。每條支腿的造型為“S”型,造型美觀生動,支腿末端卷起,為如意造型寓意吉祥。
小結:柱墩石結構作為重要的建筑構件,歷史悠久,不僅具有結構承重功能,不同時期柱墩石樣式的裝飾體系又能體現時代的藝術特色,所以柱墩石裝飾藝術是建筑美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的柱式樣式,比如古建筑民間和官方柱墩石其結構和裝飾形態有著非常大的差異,如在民間雕刻里常用的柱墩石一般雕刻花鳥等浮雕,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松、竹、梅是“歲寒三友”,蓮花因出于污泥而不染,有“花之君子”之稱,也是柱墩石常用題材,民間柱墩石的梅、蘭、竹、菊紋樣,體現了主人對儒家美學的鐘愛,柱墩石廠家依據主人的意愿,以梅、蘭、竹、菊、松為題材進行創作,所體現出的是常氏主人對德性和人品的不懈追求。
作者:歐陽廣彬
敬業的牌坊牌樓雕刻廠家,我們專注、用心制作,追求........
版權屬于: (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12301688.com)版權所有。
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本文來自: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archives/3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