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子作為一種重要的民間信仰,大門口擺放石獅子這種習俗從產生起就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時至今日,無論是石獅子的造型還是擺放石獅子的吉祥寓意和文化涵義都發生了重要變化。只有深入了解其演變過程,才能全面地、動態地把握大門口擺放石獅子這種風俗習慣。

石雕獅子圖片
我國人民在大門口擺放石獅子的演變過程比較復雜。有些地方擺放石獅子早期受印度古文化和佛教大門口擺放石獅子的影響較大。我國民族眾多,各個民族都有擺放石獅子的習慣,少數民族擺放石獅子習俗都或多或少地受過漢族擺放石獅子講究的影響。因此,少數民族門口石獅子圖片樣式的演變過程與漢族歷代漢族擺放石獅子的寓意演變過程也有許多相似之處。限于篇幅,我們長城石雕在這里主要探討漢族歷代石獅子圖片樣式和寓意作用的演變過程。

一、東漢石獅子的雕刻形象
從東漢開始,石雕獅子便成為我國大門口藝術的重要裝飾內容。近兩千年來,歷代雕塑藝術家把石獅子作為重要的雕塑藝術品、風水名家都把守門石獅子作為吉祥風水用品,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作品。獅子圖片樣式和造型包括雕刻、繪畫、民間舞蹈等藝術形式中的獅子形象和刺繡、織染、陶塑、布織、草編、面糊、泥捏的等工藝品中的獅子形象。這些獅子造型在我國藝術史上有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
漢代,以力為美,以大是崇。作為貢品從異域入華的石獅子雕刻,不久就在造型藝術上得以反映。現有遺物主要有山東嘉祥武氏祠前的石獅子、四川雅安高頤墓前石獅子、陜西省博物館和洛陽博物館的石獅等。這時的石獅子造型矯健古樸、威武高昂、健美挺拔,多取立狀或行走狀,主要放置于陵墓前,具有避邪和作為靈魂升天的坐騎的雙重功能。但是,由于進入中原地區的石獅子數量不多,見過石獅子實物的人很少,民間藝人只能展開想象的翅膀,以傳統的裝飾手法突出地表現石獅子威武、強健和兇猛的氣質,或在石獅子身上添加一對翅膀,或在石獅子頭上飾以云紋或火焰紋,以顯示其無限的神威。這種守門石獅子只是古代匠師根據獅、虎等猛獸想象出來的種神獸。大門石獅子造型融入了老虎等猛獸的形貌特征。這種風格延續到漢魏六朝,直至唐代仍有遺風。獅舞于此時從西域傳入。

北京樣式的看門石獅子圖片
東漢以降,戰爭頻繁,經濟蕭條,民不聊生,安定成為人們的心愿。佛教因此盛行于中土。造型藝術中的獅子猶如佛之護法,昂首挺胸,驕視一切,獰厲中見溫馴,氣勢恢弘而穩重,是威嚴與寧靜的統一。石獅子造型與傳說中的神獸“辟邪”、“石雕天祿”甚至“石雕麒麟”混在一起,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身雕雙翼、作行走狀的獅造型減少,前足挺立的較多。造型概括洗練,棱角分明,大處著眼,以形寫神,以靜為主,靜中有動。南朝的石獅子鎮守于墓道公宅,北朝的石獅子被雕刻于石窟洞壁。石獅子造型出現多樣化。
擬人化石獅子形器物在江南出現。佛教獅充斥石窟、寺廟。佛教娛佛獅舞南北皆有。隋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真獅的大量傳入,使獅子在人們眼里成為真實的猛獸。石獅子在造型。上完全告別了虎之形體,徹底摒棄了神秘色彩。肩上的雙翼、頭上的飾角和身上的花紋不再出現,一改過去那種拘謹、冷漠、神秘的氣氛,胸部高高突起。
前肢直伸,猙獰威嚴,雄健洪渾,屹立不拔,呈現出強健、飽滿、豐腴、比例適當、結構合理,且富有人情味、令人喜愛的獅子形象,表現著這個時代人們不可一世、囂張跋扈的氣勢和自信自足、舒展自由的情趣。石獅子造型種類較為豐富。這時候金屬獅開始鑄造,具有實用性和觀賞性的三彩獅大量生產。宮廷獅舞在這時臻于鼎盛。

二、宋元時期的石獅子雕刻
宋元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開始走向衰落。分裂割據、外族入侵的殘酷現實使往日豪情難以為繼。虛幻的夸耀被拋棄,世俗的幸福、康樂成為人們的追求。石獅子之形象雖然仍有唐之遺風,但是,唐代石獅子那種昂揚宏渾的氣勢和獰厲威嚴的宗教意趣大大減弱了。取而代之的是溫馴柔情的世俗意味。這個時期的守門石獅子圖片樣式為胸部收縮,頭部壓低;蹲獅靦腆拘謹,四肢收束靠攏。造型中的石獅子掛鈴鐺,懸綬帶,飄彩巾,吊紅纓,體積也日漸縮小,不再使人望而生畏。石獅子造型種類增多,用途更廣。織、繡、染、印的獅子成為宮廷、民間居室應用之物,并且已作為商品。木、玉、骨、角、竹等材料雕刻的小型獅子頗受人們歡迎。陶制獅子生產進入全盛期,北方定窯、耀州窯,南方越窯、官窯等都生產獅子。獅舞從這個時期起繁盛于民間。

三、明代石獅子圖片雕刻樣式風格
明代經濟、文化繼續發展,石獅子造型完全實現民族化和程式化,雌雄有別,成對設置。民間石獅子的地方風格更為多樣,南獅北獅,風格各異。守門看門獅子造型在這時為各種宗教(如道教等)所利用,織造印染獅、金屬獅、工藝玩具獅不勝枚舉,新興的建筑裝飾獅在官宅、民居中迅速發展。

四、清代石獅子圖片樣式風格簡介
清代看門石獅子追求裝飾美,嘩眾取寵。獅子雕刻成為宮殿、衙署門前的裝飾品和千家萬戶的吉祥物。北京天安門作為皇宮,擺放了一對威武的北京獅子,在這時候北京獅造型種類空前豐富,雕刻手段千姿百態。與唐宋獅子相比,這時的獅子神韻不足,精細有余,多有頭大腳細之嫌,趨向纖細、玲瓏。但是,種類趨向多樣化,南獅、北獅、宮廷權貴獅和民間風俗獅,爭芳斗艷;麒麟獅、魚身獅、風獅、火云獅、門墩獅、壓棚獅、石敢當獅、墨斗獅、硯床獅、木床獅、椅腿獅、面具獅,等等,各競風流。

小結:清代晚期,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材料和新工藝不斷涌現,機械化生產逐漸取代了手工制作。洋獅大量涌入中國,本土獅子受到沖擊,石獅子的地方色彩逐漸消褪。縱觀近兩千年的石獅子造型藝術史,石獅子造型走過了一條從神異化到寫實化、再從寫實化到世俗化的道路,大致可以分為傳奇階段的石獅子(神獸階段)、寫實階段石獅子(猛獸階段)、世俗化階段石獅子(寵物階段)和程式化階段石獅子。傳奇階段石獅子指漢魏六朝時期,寫實階段石獅子指隋唐時期,世俗化階段石獅子指宋元時期,程式化階段石獅子指明清時期北京石獅子和近現代大門口擺放的石獅子。
作者:歐陽廣彬
敬業的牌坊牌樓雕刻廠家,我們專注、用心制作,追求極致........
版權屬于: (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12301688.com)版權所有。
seline;text-align:justify;color:#333333;"> 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本文來自: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archives/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