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古代徽州人的精神寄托,不僅地位顯赫富可敵國者能夠通過牌樓得到表彰進而光宗耀祖,即使是平民的善舉或是一生的堅持也能夠換來旌表,名垂史冊。而在這背后宗祠文化的作用是明顯的。徽州是禮儀之邦,文化氣息濃厚,人們聚族而居的形式背后便是以家族為核心的社會化保障體系。
祠堂牌坊的建造
那么祠堂牌坊雕刻應該如何進行?都有哪些要求呢?根據牌坊的雕刻建造來看,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選擇合適石料。牌坊雕刻建造當然還是要在用料選擇上考慮,牌坊雕刻的用料選擇比較靈活,主要包括了青石、花崗石、大理石、漢白玉等,石料本身的質感和特色都會各有不同,在雕刻建造上展現的風采也都會各有不同。為保障牌坊雕刻的順利進行,要先做好用料的篩選,避免一些有裂縫、破損的石料,確保成色統一,確保雕刻建造的順利進行。
廣東農村牌坊圖片必不可少的浮雕-祥龍雕刻廣東很多農村都臨海,地理形態多為島嶼和群島,所以海洋對于廣東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鄰水而居的生活習慣使廣東農村人民形成了強烈的海洋崇拜,廣東農村隨處可見的天后宮便以海神媽祖為主祀神,特殊的地理因素,使廣東形成了獨特的風土民俗。在廣東農村牌坊大門裝飾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水族圖騰和紋樣,如龍、鱉魚、蝦、蟹為題材的牌坊柱身、橫梁浮雕以及以海浪紋飾描繪的牌坊底座比比皆是。另外,廣東的農村石牌坊整體建筑也無處不展示著其獨特的文化魅力,石牌樓正脊兩端高高翹起的燕尾脊也酷似帆船的造型。水柔和唯美、變化多端,這也使得廣東農村大門石牌樓裝飾以曲線居多,形態豐富,精致華麗。同時,漢移民帶來的傳統民俗文化的五行觀念也對古代農村牌坊裝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古代農村牌坊大門之中五行暗藏。牌坊上的牌匾大字描金工藝是為“金”;石牌坊仿木結構工藝是為“木”;水族圖騰和紋樣是為“水”;二龍戲珠的寶珠是為“火”;石牌坊底座的浮雕裝飾藝術是為“土”。裝飾中的水族圖騰和紋樣除體現海洋崇拜和美觀之外,更蘊藏了五行相生之法。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石材牌樓:鋼筋混泥土石牌樓是現代農村牌坊、景區大門牌樓氣息極濃的一種牌樓圖片樣式,因為其所用材料是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才產生的。牌樓的空間分界作用和裝飾點綴美化作用是他物所不能代替的,所以牌樓這種古老的建筑才會一直沿用至今。可是,傳統的木牌樓、石牌坊的制作工藝比較繁復,耗資巨大,所以人們才采用了現代建筑技藝,高級建筑材料鋼筋混凝土來制作牌樓的骨架,然后再用各種石片裝飾牌樓的表面,從而形成了外表酷似石牌坊的鋼筋混凝土牌樓。
牌坊也是人們情感的寄托物,是舊時人類情感的物化形式。豎立石牌坊被看做是一件極其隆重和嚴肅的事情,通過紀念牌坊、旌表牌坊等人們表達著頌揚、祈福、紀念、追崇的古樸情感。
本文轉載自: